财经深度|“存银行”不如“买银行”?“疯”涨的银行股,是谁在狂买
财经深度 | 2025-07-15 13:17:07 原创
都亚男 来源:大众新闻
新高!新高!上周五,持续冲高的银行股又迎来一波历史高价的“刷新潮”,而大涨的银行股,更被市场视为上周沪指重站3500点的“主力军”。
事实上,银行股的这波“牛市”已持续一年半。疯狂“涨涨涨”的银行股,背后是谁在疯狂“买买买”?成为投资“新宠儿”的银行股,有何吸引力?
当下,“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正在“用脚投票”,这一市场情绪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银行股“牛市”行情还将持续多久?现在入手还“香”吗?
全球银行股“狂飙”
7月11日,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均创历史新高。不止是四大行股价强势拉升,截至7月14日收盘,42只A股银行股年内齐上涨,其中,厦门银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渝农商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均超30%。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收盘,银行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为21.14%,有20只银行股在今年屡创历史新高。
截至7月14日收盘,银行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为21.14%,有20只银行股在今年屡创历史新高。来源:Wind
聚焦山东银行股,截至7月14日收盘,A股市场上,青岛银行、青农商行、齐鲁银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分别为35.89%、29.67%、20.58%,港股市场上,青岛银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 58.75%,涨幅在25家港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一。
截至7月14日收盘,山东银行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来源:Wind
从整体态势来看,银行股已走出近1年半时间的“长牛”行情,可追溯到2024年年初,2024年全年银行板块大涨37.55%,摘得行业涨幅桂冠。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是A股,放眼全球股市,银行股也在一路高歌猛进。
据兴业证券统计,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8日,全球、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的银行板块指数分别大幅上涨52%、49%、65%、53%和59%,均已逼近或超过2010年以来的新高,且相较于大盘指数均跑出超额收益。
谁在“力挺”银行股?
银行股何以一路走高?
银行股这波强劲涨势背后,是源源不断“跑步入场”的大资金持续推高。
作为长期资金的主要代表,险资举牌动作被视为资本市场“风向标”。今年以来,险资持续“扫货”银行股。据长江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扣除关联方持股),保险机构重仓持有的A股银行股市值达2657.8亿元,持股数量和市值均在险资所持行业中位居首位。
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银行股正在被“聪明资金”大手笔加仓,最新公布的二季度北向资金持仓数据也透露了这一点。二季度末,北向资金在金融板块最新持仓市值为4101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了446亿元。其中,平安银行、中国银行的区间净买入金额最高,分别为20.60亿元、15.92亿元。
基金产品也纷纷重仓银行股。Wind数据显示,主动型基金银行持仓比例由2024年底的3.72%升至一季报的4%。与此同时,年内被动指数基金流入银行股的资金也在增长。
成为投资“新宠儿”的银行股,吸引力从何而来?
一大原因指向政策红利持续加持下,资金避险需求增强,高股息的银行股成为“避风港”。
5月初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增加了对业绩基准比较和长周期考察机制,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此后,多只公募基金产品加大配置银行股。
此外,4月初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调了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以及国新办发布会上要求的“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华富基金研报指出,银行板块具有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三大特征,符合险资稳健的投资偏好。银行股已从传统周期资产蜕变为“核心防御资产”,其上涨本质或是“政策红利+资产配置压力+避险需求”的综合映射。
另一大原因是,存款利率下行叠加银行股“高股息、分红稳”,且“资产荒”加剧,这一情况下,不仅是大资金“偏爱”银行股,“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正成为不少普通投资者的新选项。
A股上市银行近年来分红情况。来源:Wind
天风证券研究员刘杰在近期研报中指出,“买银行股等于买高息固收产品。相对于其他板块,银行板块具有明显的高股息、分红稳定的特征。从投资角度出发,通常作为防御板块以提升安全边际。”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银行股的股息率高,分红确定性强。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的股息收益比定存收益更为可观。”
Wind显示,以7月14日收盘价为基准,42家A股上市银行中19家银行股息率(近12个月)超过4%,其中光大银行超6%。与之相对比的是,银行的大多数理财产品利率普遍在2%以下。
此外,兴业证券指出,全球范围看,中国银行股具备稳定分红的特征,内地主要银行近3年股利支付率均稳定在30%左右,中银香港和恒生银行稳定在50%以上。
现在入手银行股,还“香”吗?
银行股屡创历史新高的当下,不少普通投资者正在踟蹰观望:现在入手银行股,是否还是好时机?
从数据来看,银行的“高股息、低估值”特征,也出现了阶段新变化。
股息方面,伴随股价飙升,银行股的股息率已远低于去年水平。Wind显示,去年同期,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平均股息率(近12个月)为5.01%,而截至今年7月14日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近12个月)已降至3.6%。
估值方面,自去年9月以来,中证银行PE(市盈率)快速爬升,7月14日中证银行PE当前值为7.49,已处于自2018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
7月14日中证银行PE当前值为7.49,已处于自2018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来源:Wind
此外,从银行业整体业绩来看,银行面临着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问题,量价失衡,净息差仍在承压。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72%、1.2%。Wind显示,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平均值约1.58%,仍低于1.8%的行业“警戒线”。净息差持续走低,反映出银行从传统存贷业务中获取的利润在持续减少,盈利能力上有待提升。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告诉记者,“随着股价持续攀升,银行股的估值潜力正在被快速消化,目前估值优势已不如年初明显。未来行情将更加依赖于各银行的实际业绩表现,投资者应当从资产质量、业务优势等角度精挑细选,而非盲目追涨所有银行股。”
天风证券认为,当前银行股价表现虽然和行业基本面可能有所“背离”,而未来银行投资策略更需“见微知著”,即更需重视行业基本面的边际向好迹象:首先,负债成本预计将持续改善;其次,资产收益预计将趋于平稳;最后,资产质量预计将维持稳健。
放眼未来,银行股“牛市”行情还能持续多久?
统计近期银行股相关研报来看,多家券商的普遍观点是,银行的资产质量仍有修复空间,银行股红利投资仍将延续。
西部证券指出,大规模存量“化债”政策落地后,银行业PB有望继续修复,当前估值偏低的个股未来上涨空间可能更大。华福证券认为,随着净息差行业性企稳、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银行业ROE(净资产收益率)触底回升的预期也有望逐步兑现。投资者对银行股仍有较强的配置需求,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流入。兴业证券认为,从全球主要银行龙头估值比较看,PB-ROE(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框架下,当前A股、H股估值仍具备吸引力。浙商证券认为,用牛市思维看待和参与本轮银行股重大级别行情,当下不是行情的下半场,而是长周期的开始,低利率趋势的力量是本轮行情的底层逻辑。
柏文喜告诉记者,“从估值来看,相比以往牛市领涨板块,银行股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间。在‘资产荒’延续的背景下,银行股作为红利资产仍具备强吸引力。”
支培元则认为,“银行股如此大的涨幅,确实积累了一定的获利回吐压力,短期不排除出现技术性调整的可能。考虑到资金面仍然宽松,且北向资金、险资等长线资金仍在配置过程中,预计调整空间有限,银行股短期有望延续震荡上行的‘慢牛’态势,中长期展望则可能出现结构性分化。”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大众新闻记者 都亚男)
责任编辑: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