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山东省探索建立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体系

大众新闻    2025-07-14 15:52:23原创

山东省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林比重达到95%以上,主要以柏、松、槐、栎、杨等人工纯林为主,林分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不强。多年来,许多国有林场由于森林抚育不及时,存在林分结构不合理、密度偏大等问题,导致森林资源质量不高,部分林分出现低质低效现象。

质量提升前。付德刚 摄

质量提升后。付德刚 摄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自2021年起,山东开始开展国有林场森林质量提升工作,旨在通过组织和实施修枝、割灌、浇水施肥、间伐、补植等森林抚育技术措施,使目的地林分结构得到优化、林木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和固碳能力明显提高,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服务功能。

在实施过程中,因缺乏针对单一树种生态公益林质量改造提升相关标准,导致公益林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等各项生产活动缺乏统一标准和技术指导,影响了公益林建设的质量和效益。2022年,山东坚持问题导向,启动实施“山东省国有林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验示范工程(国有林场森林抚育技术研究)”项目。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生态公益林质量提升的先进理念与相关标准、总结山东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开展老化衰退、低质低效林分的更新改造和质量提升试验,从树种搭配、林分结构、林地生产力、固碳增汇能力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并印发《侧柏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指南》《松类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指南》《栎类人工林培育技术指南》,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体系,为全省森林质量快速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质量提升后。付德刚 摄

为推动公益林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山东强化顶层设计,成立指南编制工作组,按照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技术指南编制工作科学有序推进。根据我省公益林存在的林分结构不合理、密度偏大、林分生长不良等特点,从技术角度对森林质量评价、类型划分、提升技术、保护措施、施工作业、效益监测和档案管理等方面内容作出指导,编制形成指南,以厅文件印发各地实施。严格按照指南要求规划设计、组织施工、检查验收,把山东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目前,以印发的技术指南为指导,各地累计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72600亩,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抵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均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吸收和采纳林业最新成果和先进技术是指南编制的原则之一,如割灌修枝、浇水施肥、补植间伐等森林抚育技术,老化衰退、劣质低效林分更新和改造技术,优良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造林技术等。

目前,我省正分区域、按类型逐步开展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按照技术指南采取科学、精准、高效提升的技术措施,调整林分树种组成、优化群落结构,有利于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景观效果、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碳汇能力,促进森林生长发育,丰富生物多样性。山东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体系的建立,为解决单一林分公益林森林质量不高的问题,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实践路径,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有益探索,对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经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荐单位:山东省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