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滨州:举全市之力建设国家森林城市

大众新闻    2025-07-14 15:54:30原创

每年的三月底到五月初,在滨州邹平,樱花山十里樱花大道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站在樱花山上,放眼望去处处层层叠叠,碧绿的水库镶嵌在群山之中,可是谁曾想20年前这里曾是垃圾满天飞,坑洼不平的荒山呢?

樱花山改造前

樱花山改造后

如今的樱花山风景区占地3600亩,每年接待4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可以持续用于补植树木、防火、浇水、防虫等管理,樱花山已经成为滨州市民身边的世外桃源。樱花山的荒山绿化是滨州举全市之力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一个缩影。

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主战场的滨州市,坚决贯彻“两山”理念,自开始全面实施“林水会战”,全力打造“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生态品牌;到如今启动了从“生态滨州”到“金山银山”的“二次创业”,积极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建设品质滨州提供了有力的生态支撑。

中海植物园

相比于山峦叠翠的山地丘陵地区,滨州市因为绿色基础薄弱、可绿化空间少,创建难度可想而知。当地迎难而上,以十几年科学绿化为基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修山、增绿、扩湿、整地,持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拓展绿化空间,实施全长94公里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建成白龙湾等7处休闲游憩空间,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广大城乡居民随时随地能够亲近自然、享受绿色”作为最终愿景,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因地制宜、快速推进,积极构建蓝天碧水、绿树掩映、林水相依、人居相宜的生态滨州。 

建设什么样的森林城市,怎么建设森林城市,如何找准方向、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滨州市坚持规划引领,精心编制了《滨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一轴,双核,三区,七带,九廊,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聚焦“保护黄河、走进黄河”,编制了《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治理总体规划》,与北京林业大学签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寻求智慧支持;推进实施“幸福黄河工程”,高标准建设黄河风情带,打造一批“美丽河湖”;大力实施城市公园绿地提升行动,自2020年以来,采取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形式建设各类“口袋公园”200处左右,统筹推进郊野型、滨水型、城市型绿道建设400多公里,提升公园绿地品质,构建城市绿化新格局,让“推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成为滨州诗意生活的新内涵。一座座美丽公园正串连成城市的“绿色项链”。

经济林

同时,滨州市政府连续多年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作部署,把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2017年以来,全市每年增加 35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造林奖补,各级财政年用于造林的资金都在8亿元以上。以重点工程为主的林业重大生态工程是森林城市绿色崛起的主因,挺起了森林城市建设的绿色脊梁。滨州市先后实施了绿色通道全覆盖与近郊林带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水系绿化工程、生态林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程、农田林网建设、林下经济基地建设、重点生态区位及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修复、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经济林品牌建设等重点工程,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2个、省级森林乡镇8个、省级森林村居90个。“推窗见绿,与森林比邻而居”成为现实。

(推荐单位: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