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菏泽:“黑色塌陷地”变身“绿色聚宝盆”
大众新闻 2025-07-11 17:17:20原创
近年来,菏泽市林业局以巨野县塌陷地治理模式改革为试点,创新建立政企协作的“双重保障”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实现了“沉陷不减地、生态有改善、效益可提高、农民能增收”,打造了采煤塌陷地治理推动生态产值价值实现的“巨野样板”。
截至目前,巨野形成采煤塌陷地2.5万亩,完成治理1.9万亩,稳沉治理率达到了100%。治理后的生态景观效应凸显,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通过沉陷区综合治理后形成的集中连片、田成方、路成网、排灌顺畅的可耕地,采用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技术,生产高档花卉及高档蔬菜,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利用挖深垫浅工程和净化处理后的矿内污水,营造淡水种植、养殖基地,种植水稻、莲藕等;甲鱼养殖、鱼苗放养、稻田养殖毛蟹等,既减少水资源浪费,又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湿地资源,建设湿地公园,配套建设生态餐厅、游艇(船)及主副码头等,发展水上旅游业;利用WAT工程转换得来的3万KW能量地热资源,为现代设施农业、畜禽养殖业提供热源,同时发展热带鱼养殖、鱼苗繁育及温泉洗浴等项目,为巨野及附近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生态产品。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推进塌陷地治理开发,让相当于“2个西湖”大的塌陷地变身为省级湿地公园、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让世人心目中的“煤山黑水”变身为“绿水青山”。
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成效,彻底改变了当地村民“靠矿吃矿”的理念,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通过“生态+产业”模式,积极布局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促进“吃住行、游购娱、体育运动、生态人文”等多要素的集聚,推动湖产共融化、湖城一体化、生态产业化。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与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逐步构建了以龙美园区为中心,产业融合、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不但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土地增值,而且汇聚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成了区域发展的新兴增长点,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外溢。
龙美塌陷区治理。李永革 摄
龙美塌陷区治理。李永革 摄
龙美塌陷区治理。李永革 摄
一份好生态不仅能转化为经济价值,更能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龙美生态湿地作为典型的煤矿采空区,是因地表沉陷、地下水渗出形成的特殊类型湿地,曾是国内面积最大的采煤沉陷区,形成的荒滩、荒地、荒水,对当地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也使周边城镇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该项目实施,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农业产业格局上,打造集农、林、牧、渔、游为一体的综合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形成循环经济链条,通过生态系统重建,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做出了示范和引领。通过开展以塌陷地治理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了矿区历史遗留的百姓居住环境恶劣问题,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以龙固镇和太平为代表,在地质灾害搬迁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基础上,配套建设了服务设施,实现水、电、路、燃气、暖气等“八通”,全镇村居全部进行绿化、亮化、雨污分流、垃圾分类处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推荐单位:菏泽市林业局)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