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济宁:绿色蝶变优生态,“两山转化”促发展

大众新闻    2025-07-11 16:03:53原创

济宁市矿产资源丰富,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因矿山开采而留下“生态之痛”。2021年9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了济宁市矿山综合整治不力问题。对此,济宁市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措施,全面推进绿色建设,让一座座矿山披绿泼彩,焕发新生。

以绿色矿山建设为抓手,济宁以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全面提升矿业发展质量。

多次开展矿山综合整治行动,对全市小散乱矿山进行重新规划、整合,大中型矿山比例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础上,统筹谋划“十四五”期间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纳入济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全面梳理辖区绿色矿山建设现状,按年度分解建设任务,逐矿签订《绿色矿山建设责任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截至目前,累计纳入绿色矿山名录55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43家、市级2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邹城将军堂花岗岩矿绿色矿山建设前后局部对比图。蔡图 摄

济宁市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事项,建立“矿山自建自评、第三方评估、实地核查、达标入库、自动享受相关政策”机制,持续提升绿色矿山评估标准,落实绿色矿山建设支持政策,充分调动绿色矿山创建积极性。邹城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4个之一的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微山县被评选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矿产类)。

结合济宁市实际,压实县(市、区)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建设责任,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建立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行业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体系。率先在全省制定市级露天非煤矿山开采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标准,实现露天非煤矿山扬尘管控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矿容矿貌的持续提升。

兖州兴隆庄煤矿矸石山整治现场照片。蔡图 摄

围绕矿山全生命周期管控,全面实施“采修平衡”和“终了管控”机制,采取“数模监管”模式,绿色矿山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并持续巩固。

率先实施“终了管控”。一矿一策评估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适用性,以修复效果倒推开发利用,实现由“边开采边治理”向“以修复治理效果定开发利用方式”的观念更新,生态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

泗水海螺松山水泥用灰岩矿全景照片。蔡图 摄

创新“采修平衡”机制。强化矿山过程管控,水泥矿山压减至两个开采面、建筑用矿山压减至一个开采面,严禁矿山生产多面开采,以年度内修复面积核定开采破损面积,统筹开采与修复时序、区域间衔接关系,建立采修平衡年度“一张图”动态管控模式,实现开采面与修复区年度内动态平衡,矿山开采与生态修复同频共振。截至2024年年底,生产矿山投入资金4.8亿元、完成修复治理1.2万亩,矿山重焕绿色生机。

全面提升科技监管效能。建立全市露天矿山三维矢量数据库,在全省率先实施矿山“数模监管”机制,即三维设计、三维监理、三维验收和三维管护,一键式形成文字监测报告,确保对超层越界、储量变化、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动态监管,实现矿山管理由二维平面管理向三维立体管理提档升级。

(推荐单位: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