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何以促进共同富裕
众观教育 | 2025-07-11 10:52:13
来源: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近日,由山东师范大学张茂聪,范晓婷团队,在《教育研究》发表“教育何以促进共同富裕——基于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研究成果。该研究开创性地构建了教育与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揭示教育通过促进税收调节、人口流动、创业活力、高质量就业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验证了我国教育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现实成效,创新性地展现了中等教育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及西部地区的“教育失灵”现象,为教育政策精准适配共同富裕战略提供了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研究为破解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共同富裕进程不协调等现实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案,对推动共同富裕战略落地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主要贡献是:
一是系统构建了教育与共同富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分别系统构建了教育与共同富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客观、科学地展现我国省级教育发展水平与共同富裕的现实情况。在共同富裕方面,研究突破单一经济指标局限,构建了“共同—富裕”双维度评价体系。“共同”维度聚焦社会公平与资源共享,涵盖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等衡量分配公平的指标,以及人均医疗床位、公共交通数量等反映基础设施共享水平的要素;“富裕”维度则从宏观发展与微观生活切入,整合人均GDP、城镇化率等社会经济指标,以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文教消费支出等生活品质指标,形成4个二级维度、19项三级指标的科学框架。在教育发展水平方面,创新性地构建了以“规模—质量—结构”为横向维度、“初等—中等—高等”为纵向层级的立体三维指标体系,实现教育层级与内涵维度的有机整合,通过生均经费投入、图书资源等衡量不同层级教育规模,以生师比、高学历师资占比等评估不同层级教育质量,并引入在校生比例等指标解析教育结构层级。两大体系采用专家调查与层次分析法综合赋权,经极差标准化处理,实现了省域数据的横向可比与纵向追踪。
二是深度剖析了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四维作用机理
研究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基于税收调节、人口流动、创业活力和高质量就业等方面深度剖析了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四维作用机理。一是税收调节路径,教育通过提升劳动者技能与收入水平,扩大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税基,借助累进税率调节收入分配,同时政府税收增长反哺公共设施建设,形成“增收—再分配—共享”的良性循环,有效缩小区域差距。二是促进人口流动路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劳动力跨区域迁移的关键引力,家庭为子女教育向发达地区集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削平区域发展落差。三是提升创业活力路径,教育通过培养个体的机会识别能力、风险管理素养及社会资本网络,显著提升创业成功率,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与社会财富。四是推动高质量就业路径,教育助力劳动者进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岗位,推动地区经济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与收入提升的协同并进。上述四维路径共同构成教育驱动共同富裕的“四轮”动力系统,系统揭示了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三是实证检验了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成效及异质性
研究基于严谨的计量分析,实证验证了教育赋能共同富裕作用的显著性与复杂性。创新性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创新设计巴蒂克工具变量,有效克服内生性问题。实证表明: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且通过动态GMM估计、熵值法重构指标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深入分析发现,教育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呈现鲜明空间异质性,集中表现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教育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西部地区则作用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吸引力度较弱,其制度环境较弱,难以充分发挥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东部和中部地区教育质量相对较高,劳动力数量与质量也相对较高,加之具有相对良好的制度环境,因而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此外,不同教育层级对共同富裕的差异化影响显著,中等教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不显著。在中等教育阶段,由于高中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升,加之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中等教育正在有力促进社会公平;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中等教育的推动力优于初等教育,且对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优于高等教育,因而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综合表现突出。
四是着力提出了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政策优化路径
针对教育能够有效赋能共同富裕以及区域与教育层级差异化影响的实证结论,研究提出三维政策优化路径。一是应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系统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促进个体就业能力提升与社会阶层流动,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二是需重点破解西部“教育失灵”困境,重点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配置等办学条件,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力度,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借助在线教育教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保证教育资源投入的可持续性,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人才待遇,吸引更多优质教师助力西部教育发展,让优秀的校长和教师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三是应加大中等教育发展力度,改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加速培养技能型人才,稳定中等教育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缩小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将高校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衔接,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增强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支撑力;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初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初等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更揭示其促进效应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研究所提出的四维作用机理与差异化政策建议,为破解区域失衡与教育效能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推动共同富裕战略落地具有重要决策价值。
责任编辑:姜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