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蓝色启航 “碳”路前行——山东全面推进富有特色的蓝碳实践

大众新闻    2025-07-10 17:01:17原创

在黄河口保护区进行盐沼植被调查。秦华伟 摄

清晨,东方的天际刚泛起鱼肚白,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海洋碳汇研究中心的技术人员已经整装待发。领队“海碳长”看了看手表,时针指向五点。当天,他和团队要赶在潮水退去之前到达黄河口,进行滨海盐沼湿地碳汇资源调查。抵达现场后团队成员迅速分工协作。有人负责采集土壤样本,有人记录植被覆盖数据,还有人操作无人机进行航拍。“这些看似普通的湿地,其实是重要的‘碳库’。”“海碳长”一边记录一边解释道,“湿地在低潮时暴露得最充分,数据也最准确。”

2024年山东省编制印发了《山东省海洋碳汇资源调查评估方案》,成为全国首个部署省域海洋碳汇资源调查的省份。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全面摸清全省主要盐沼湿地、海草床和典型海藻场碳汇资源家底,编制完成全省海洋碳汇资源“一张图、一套数”,为海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资源要素保障技术支撑。

2021年我省首次承接自然资源部蓝碳调查试点任务,那时对于什么是“蓝碳”大家都还有点陌生,更别提布点、分区、采样、测试……大家啃文献、寻答案、请专家、求捎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坚持完成了黄河口碳汇监测任务,经与国家单位比对结果高度一致。

进行海洋碳汇调查。秦华伟 摄

进行海草床碳汇调查。秦华伟 摄

2022年以来,按照自然资源部部署,山东陆续承接并高质量完成莱州湾盐沼湿地、潮河口盐沼湿地、长岛庙岛和荣成月湖海草床、长岛海藻场等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等多项试点任务,其中长岛海藻场碳储量调查为我省在全国开展的首创性工作,基本掌握我省试点区域蓝碳生态系统状况和蓝碳碳储量资源。根据自然资源部最新部署,2025年我省又有2项碳汇领域工作纳入国家试点。

掌握了调查方法,大家又开始琢磨起标准规程来,标准是实践的总结,立足我省蓝碳资源特点,我省率先在对接国家海洋碳汇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碳汇标准体系研建,按照“急用先行”原则,累计立项海洋碳汇领域相关地方标准14项,其中海藻场碳储量调查评估技术规程,填补该领域全国技术空白。

蓝碳必须与产业结合才能可持续发展,为此,我省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中明确提出“高标准推进海洋碳汇产业创新平台建设”。2021年联合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在我省成立全国首个区域性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海洋碳汇调查评估标准体系研究与构建、海洋碳汇项目核算方法与计量技术研发、海洋增汇技术与交易体制研究等工作。2022年经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发起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碳汇产业联盟—山东省海洋碳汇产业联盟,立足我省海洋碳汇产业现状,结合国家、地方相关政策文件,编制首个省级碳汇产业《山东省海洋碳汇产业联盟三年发展规划(2025-2027年)》,明确发展目标,谋划重点任务,提出针对性保障措施,产学研相结合推动我省海洋碳汇产业的发展。

“平台有了、方法明了、家底清了”,如何进一步提升蓝碳碳汇能力和潜力,蓝碳生态系统又存在哪些威胁和风险?如何实现资源到资产的转化,实现蓝碳生态产品价值,推进产业发展呢?为此,我省创新提出了“从岸线到市场”五步法,首先就是要“摸机理”,二是要“识风险”,三是要“增碳汇”,四是要“建方法”,五是要“明路径”,不断提升海洋碳汇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确增汇路径与方式,全面提升全省海洋碳汇增量,进一步夯实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资源要素保障技术支撑。

(推荐单位:山东省海洋局)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