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青岛西海岸新区:执生态之笔,绘就“人海和谐”画卷

大众新闻    2025-07-10 15:01:18原创

青岛西海岸新区,坐落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309公里海岸线曲折蜿蜒,2129平方公里陆域和5000平方公里海域交相渲染,岛滩湾相拥,山海城相连,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自20世纪80年代起,青岛西海岸新区传统海洋养殖与捕捞产业迅速发展,各式大棚和养殖池涌现,私搭乱建、无序扩张、污水四溢、占礁侵沙等问题越发严峻。90年代末期,海洋二、三产业蓬勃发展,“向海索地”“竭泽而渔”式开发,进一步加剧了滨海湿地和自然岸线的侵蚀,居民靠海不亲海,生态环境亟待修复。 

青岛西海岸新区突出规划引领,编制《黄岛区海岸带及临近海岛、海域保护利用规划》《海岸带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构建“一带五区、三城三点、一核双港”生态保护修复空间格局,系统推进海岸线自然面貌还原与公众亲海空间拓展。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并举,实施“蓝湾整治”“碧海行动”“海岛修复”三大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废弃养殖池拆除、岸滩整治、沙滩修复、互花米草治理,建成蓝湾慢行系统90余公里,构建“车行观海、步行亲海”的公众亲海体系。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奖励扶持资金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优惠贷款资金,累计获批中央专项资金近10亿元,投入地方资金100亿元,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2012年以来,新区共计拆除废弃养殖设施100余公里,整治修复岸线150余公里,修复滨海湿地1200余公顷,恢复海岸带植被260余公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连续4年保持100%。2023年,新区近岸发现海洋生物约2000种、鸟类145种,多次观测发现蠵龟、东亚江豚、红隼等国家野生保护动物。2024年6月,唐岛湾内发现306公顷鳗草海草床,为省内最大、国内唯一自然恢复的大型海草床,获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沿新区海岸线,金沙滩啤酒城、东方影都、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一大批重大文旅科创项目加速集聚,推动海洋生产总值从2013年494亿元跃升至2024年2120.7亿元,年均增长14.2%,占新区GDP比重由24.1%升至40.3%。依托灵山湾-凤凰岛-连三岛海岛链资源,2024年滨海旅游接待游客4089.35万人次,创收429.8亿元,实现生态保护与蓝色经济协同发展。

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全要素保护修复,沿海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再造优美海湾人居环境。蓝湾旅游定制专线以其独特魅力,被誉为西海岸的“最美公交线路”;凤凰山公园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了房车露营爱好者的首选之地。“嘉年华彩虹桥”“后岔湾观景台”等地标性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亚洲海岸赛艇大师赛、2024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等重大文体活动相继在新区举办,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推荐单位:青岛市海洋发展局)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