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山东实践|枣庄:资源型城市“两山”转化的全域实践

大众新闻    2025-07-09 20:25:41原创

枣庄市作为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曾因粗放式开发让生态环境付出沉重代价,建市60多年来的发展之路多与“黑灰色”相伴。如何筑牢生态根基,激发绿色动能?近年来,枣庄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模式,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实践之路。

按照“按流域、成片区、沿绿道”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思路,枣庄市改变以往“小规模、分散式”的各自为战状态,由条线为主逐步转变为区块为主、条块结合,统筹推进护山、治水、兴林、育田,构建起“山清水秀、林茂田沃、城靓村美”的生态新格局。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6.5万亩、修复湿地6870亩,治理河道92条(段)、山体55处,建设提升生态廊道728公里、公园游园口袋公园421处、高标准农田63.4万亩,夯实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动城乡面貌提颜增质。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全市集中组织实施薛城区陶源坞等71个片区917个重点项目,打造形成“山上常绿、山腰见彩、山下有果、平地成景、水系如画”的立体生态景观。 

市中区谭家河湿地公园

薛城区 “千山头· 蟠龙画卷”片区治理后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枣庄市推动生态治理与农商文体旅等业态融合发展,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并进,将更多的“绿水青山”转化为促进群众共同富裕的“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新动能。依托中心城区南北山系,累计建成环城绿道265公里,沿绿道集中打造6万余亩的多彩森林区域,设置杨峪乐水驿站、杨树林驿站、日月山驿站等休闲驿站18处、休憩点156个、绿道标识700余套,形成集森林体验、休闲游憩等为一体的生态体验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枣庄石榴在国内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优势,推动石榴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发展。

滕州市七星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峄城区精品石榴盆景园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枣庄市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创新“政府主导、金融助力、市场运作”的投资模式,拓展重点项目投融资路径,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有效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大力推行“工程造林+乡村绿化队+村护林队+生态公益岗”模式,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大力倡导森林生态全民共建、绿色福利全民共享理念,积极开展林产品展示、林业科普宣传、自然教育、森林运动、古树文化等森林文化活动,促进弘扬森林文化蔚然成风。持续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每年发动社会各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00多次,形成植绿、兴绿、爱绿、护绿浓厚氛围。

(推荐单位:枣庄市林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