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大众·半岛新闻    2025-07-07 07:29:10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7月7日4时0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小暑.png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此时初伏将至,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

物候现象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在小暑时节,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气候特点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民间有“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的说法,就是在小暑之后,气温会一天比一天炎热。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民间习俗

1.食新

在过去,中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2.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

3.晒书画、衣物

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养生提示

小暑时节,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作息。此外,还应注意避免阳气外泄太过,避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的运动。

炎夏酷暑,很多人会选择吹空调、冲冷水澡等方式来消暑。高温环境下人体腠理开泄,故应避免汗出当风。空调温度不可过低,纳凉不宜在疾风之处,避免虚邪贼风乘虚而入。

小暑时节,饮食要注意卫生,以清淡、温软、富有营养为宜。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苦瓜、丝瓜、绿豆、玉米、赤小豆、莲藕等。另外,夏季人体易缺水,此时可多喝米汤、粥、绿豆汤等补充水分。

天气虽热,却也不影响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追觅清凉,它藏在冰镇绿豆汤的涟漪里,穿堂风掠过竹帘的窸窣中,老榕树下棋局落子的清脆声响间……

那么多怦然心动都发生在夏天,特奉上小暑五事,愿你心动一“夏”:

1,赏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风送香的时节,别忘了好好欣赏。

2,“吃绿豆、桃、樱桃和甜瓜”。日子愉快,发出声响。

3,听一场雨。夏天的雨,是流动的绿,清脆微凉,落进心里。

4,睡一个长长的午觉。在开了空调的房间里,在平滑凉爽的竹席上,在浓荫蔽日的大树下。

5,读一首关于夏天的诗。比如,“我可否把你比作一个夏日。”

大众·半岛新闻综合自半岛新闻此前报道、央视新闻、新华社、澎湃新闻、健康中国等

责任编辑: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