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中国·齐鲁记》:重返历史现场,深度探秘齐鲁文明
文化观察 | 2025-07-11 19:11:17 原创
师文静来源:大众新闻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齐鲁记》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开播,央视频全网首播。《寻古中国·齐鲁记》通过5集纪录片形式,立体呈现齐鲁大地对中华文明的突出贡献。
《寻古中国·齐鲁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重返历史现场,并让珍贵文物以鲜活之姿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既是一场深入探索文明起源的人文寻根之旅,也是一场强化沉浸感、观赏性的视听盛宴。
这部纪录片以多元维度、丰富的内容,还原历史真实,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探秘齐鲁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展现泱泱文明的魅力。
《寻古中国·齐鲁记》充分展现临沂跋山遗址、泰安大汶口遗址、淄博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青岛琅琊台遗址等发现与研究新成果,系统梳理齐鲁大地上的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以及与中原等区域的文化交流融合,并深入揭示周朝齐国如何实现富国强兵,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鲁国何以赢得“周礼尽在鲁矣”的赞叹,立体呈现齐鲁大地对中华文明的突出贡献,多角度多方位展现齐鲁文化深厚根基。
可以看出,整部纪录片立足的是专业考古,结合历史文献、典籍、遗物、遗址、遗迹,以及考古工作者、考古学者、历史学者的口述论证等多元视角,以丰富多彩又真实可靠的物证与解读,帮助观众直观地理解古代齐鲁大地上发生的文明演变。
比如,为了以“太康失国”“后羿代夏”这段历史来论证东夷文化的影响力,拍摄团队除了穿梭于齐鲁大地寻找文明遗迹,还赶往河南新砦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为观众呈现那里出土的与山东龙山文化一脉相承的子母陶鼎、青铜爵等礼器。通过二里头遗址、新砦遗址文物与海岱地区遗址文物的两相对比、印证,直观呈现东夷部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二里头遗址出土更多青铜礼器等文物,又进一步证明了海岱地区文化对中原夏商王朝礼制发展的影响。在论证这一观点时,纪录片还引用《尚书·禹贡》《史记》等典籍,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学者、考古工作者等,保证了纪录片内容的严谨性、权威性。纪录片镜头在齐鲁大地与中原地区不停切换,给观众呈现了先秦历史的波澜壮阔。
纪录片在解释齐国如何实现富国强兵,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时,内容非常丰富、详实,文案很具有吸引力,对齐国大气象的呈现有一气呵成之势。提及管仲在齐国推行的“官山海”改革政策,纪录片画面穿梭于历史铁矿遗迹与当下的铁矿、盐田之间,穿梭于典籍、文物与考古画面之间,观众跟随镜头穿越在历史与当下时空中,知道了齐国称霸雄起的地理、经济原因。纪录片又通过对齐长城、孙武和孙膑两位军事家、海外贸易、临淄齐故城、稷下学宫等脉络清晰的呈现,让观众深入了解了一个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的齐国。
AI、三维立体、虚拟现实等技术赋能,《寻古中国·齐鲁记》活化了一个个历史场景,文物会动,故城再现、战场被复原,历史中的人、物、事穿越时空“跳”到观众眼前。观众仿佛坐上时空穿梭机,踏上沉浸式寻古之旅。
《寻古中国·齐鲁记》首次运用三维技术复原了鲁国故城的面貌,证明该城是《周礼·考工记》的最早实践之一;首次根据鲁国故城南郊舞雩台遗址,揭示“祭天于南郊”的礼制渊源。纵观整部《寻古中国·齐鲁记》5集内容,还有很多AI辅助生成的东夷部落、龙山文化农耕文明、争霸战争等画面,帮助观众更深入了解历史。
(大众新闻记者 师文静)
责任编辑:师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