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新设“圆桌对话”“青年辩论会”,尼山为思辨交流搭建自由对话平台
山东发布 | 2025-07-04 20:39:50 原创
姜倩 李亚平 崔晗 来源:大众新闻
7月4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等介绍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论坛的“尼山儒学对话会”今年将举行第三届。请问本届对话会有着怎样的思路与设计?
张凤莲:“尼山儒学对话会”作为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主论坛+N场分论坛+系列文化体验”举办体系的贯彻,更是突出中国特色、山东特质、“尼山”品牌的重要设置。
对话会的设计与打造上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学术主题与主论坛主题相呼应。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主题,本届尼山儒学对话会以“成人之道与成人之美”这一更加具体的方面为议题,是对主论坛研讨的深化与细化。
二是以“对话会”模式进一步碰撞交流智慧。本届尼山儒学对话会在以往办会模式基础上,更加强调现场交流对话、碰撞智慧火花的价值。代替以往围绕议题,学者各自发表研究成果的会议形式,这次对话会主要以“圆桌对话”为主,着重于学者现场的自由发挥、应答与论辩,相信这种形式更能在对话的交锋中激荡出新的思想火花。
三是创新设置“青年辩论会”环节。邀请4支高校辩论队,围绕“成人”与“成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形式更新与内容创新等议题展开辩论,并邀请与会的海内外专家现场点评。
在儒学对话会中设置青年人辩论环节,具有多重现实意义和深远价值,既呼应了儒学精神内核,又契合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具体讲,希望通过设置青少年辩论环节达到如下3个方面积极影响:
1.儒学的传承——从青少年视角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从文化传承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阐释者”,增强文化认同感。
2.以文化人,以辩启思——青少年辩论环节是“让传统思想活起来”和“让青年群体动起来”的双向奔赴,既激活儒学的当代价值,也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辩启思”的目标。
3.提升山东国际形象——青少年辩论环节既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又能充分展现山东开放包容、富有青春活力和创新活力的国际形象,塑造“传统与现代交响”的山东新形象。
四是继续提高邀请学者国际化比例,拓展对话范围。本届尼山儒学对话会与会学者中,外籍学者比例超过60%,国际化程度较往年继续提高。本次对话会广泛邀请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老挝、哈萨克斯坦、波兰、克罗地亚等1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保证持续提升对话会的权威性、多元化与影响力。
中阿卫视记者:
通过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在学术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下一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就加强学术建设有什么具体打算?
国承彦:作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秘书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学术作为立身之本。通过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孔子研究院学术建设、设立海外分中心等一系列措施,国际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今年是儒学中心“改革创新与科研攻坚年”,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学术本色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讲主要有三点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孔子研究院学术建设。近年来,在中宣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坚强领导下,孔子研究院学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天上午,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强孔子研究院学术建设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重点围绕加强政治引领、强化课题牵引、组建创新团队、深化研讨交流、扶持成果产出、实施创新工程、开展协同合作、建强学术平台、建好文献中心、优化管理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0条工作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强化科研机构属性,加强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形成有效支撑孔子研究院学术研究、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研讨交流的良好机制,更好激活发展动能,带动实现孔子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进一步调整充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为了提高论坛学术水平,在论坛创立之初,集合国内、国际儒学专家成立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名誉顾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主任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先生。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在论坛主题确定、学术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论坛学术影响力得到巨大提升。为更好服务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年对论坛学术委员会名单作了调整充实,邀请了更多的国际、国内专家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相信在学术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一定会取得更为瞩目的成绩。
三是大力实施“齐鲁访学驻研计划”。为更好体现论坛的国际性,从去年开始,由省委宣传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和孔子研究院启动了“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山东驻研,实地感受齐鲁文化,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今年共有来自希腊、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阿根廷、尼泊尔、克罗地亚、伊朗和新西兰等13个国家的22名国际知名汉学家分别到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和孔子研究院驻研访学,其中将有12名驻研学者参加今年的论坛。借此机会,向全球发布2026年“齐鲁访学驻研计划”,将继续招募驻研学者,相关信息将在中国孔子网及孔子研究院网站发布。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济宁市作为孔子故里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地,在用好孔子品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上有哪些创新举措?
董冰:近年来,济宁坚决扛牢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文化活动为牵引,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聚力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济宁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着力搭建文明交流“会客厅”,让全球文明智慧在此交融汇聚。作为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浩瀚的文明基因在这里传承赓续。近年来,济宁市一是规划建成了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鲁源村等重大文化项目,与孔府、孔庙、孔林交相辉映,打造了中华文明对外展示交流的新地标。二是不断加强对儒家文化的研究阐释,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落地济宁,与清华、北大等16 所顶尖高校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成开放,推出《中华礼乐文明大系》《四书解读》《世界书院研究》等集成式典著,提升了儒学研究传播的国际话语权。另外,近年来济宁市成功承办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四十一届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等重大活动,搭建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
第二个方面是创新文明交流“新表达”,让中国故事精彩传扬。在工作中,济宁市大力实施文化“出海”战略,纪录片《孔子》《武梁祠》《微山湖》,带着孔孟之乡的文明基因漂洋过海、走向世界。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承办了世界儒学大会,中日中韩、中新中马儒学对话会,开展“斯文在兹”—全球文庙书院溯源之旅等文化活动,让孔子的思想焕发新的时代光彩。现在,济宁的国际“朋友圈”已经扩展到26个国家49座城市,收获的点赞越来越多,“同心圆”越画越大。
第三个方面是谱写文明发展“新图景”,让文化价值充分展现。文化是济宁最独特的魅力,也是现代化建设最持久的动力。济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打通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转化通道,大力发展研学经济、演艺经济、美食经济、文创经济,构建以“孔子”“大运河”为核心的文化旅游 IP矩阵。同时,打响“跟着孔子去研学”品牌,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学营地,串联百家A级景区,打造明故城、尼山夜游、蓼河夜游等十大新场景,推出东方圣地拜谒之旅、长河穿越之旅等精品线路,“文化济宁、礼迎天下”成为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今年,还举办了济宁市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孔子家乡 你好济宁”文化旅游推介会,本次论坛也策划了现代医药产业升级对话会作为配套活动,以文化搭台,广邀天下客商,让文化的“源头活水”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 。
文化中国行,欢迎到济宁。各位朋友,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即将启幕,热诚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走进济宁、相聚尼山,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
责任编辑:叶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