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真耀——真性情的当代艺术家
大众·半岛新闻 2025-07-04 09:27:57
戴升尧
岛城最有当代意识的艺术家
贾真耀是个怪才、全才、奇人。他是一位雕塑家,一位高产文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偶尔客串诗人和艺术评论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行为艺术家,他扮演的盲人、拾荒老人、算命先生皆可以假乱真,演技堪比赵本山,唯独扮演正派的警察同志,跟陈佩斯一个水平,越用劲儿越演不出正派的范儿。
贾真耀是青岛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当代雕塑艺术家。上天不仅给予了贾真耀出色的表演天赋,更赋予了他一双神奇的巧手,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思维。他的当代艺术雕塑人物与南宋梁楷和丰子恺的写意人物画有相似之处,没有五官和人体比例失衡,超越具体的形象,将具象化为模糊的抽象,具象与抽象结合,却又能让人一眼认出所雕塑的人物,既显露出人物生命真性的特征,又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表现出雕塑艺术独特的形式美。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梁克刚说:贾真耀是青岛本土最好玩儿、最有当代意识的雕塑家。
中国画讲究意境,但历史上的大画家陈白阳作画"天趣多而境界少",贾真耀作画比之更甚,他作画追求一种趣味性,就是要有趣、好玩儿,天真烂漫,真性表达,有人情味,烟火味,生活气息浓厚,尤其是近几年他创作的《忆往昔》系列写意水墨画,将过去生活中的油条、甜沫、水缸、水桶、盖垫等全入了画,活色生香。那种逼真,那种朴拙,一下子唤醒了人们的记忆,呈现出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生活日常与生存状态,令人回味、反思。
贾真耀就是这么才情飞扬,随性而画,用他的话说:‘’胡乱画着玩儿"。但是就是这么胡乱一画,便画出了与众不同的作品,大俗又大雅的作品,画出了现实与历史的原生态风貌,画出了文人的情绪和精神。
"当代艺术的本质是真实。面对生活体验,艺术作品不仅要需要提供审美上的愉悦,还要有社会立场,是创作者呈现给这个世界的良心。"贾真耀非常注重艺术创造的当代理念,追求艺术创造的本真面目,他本人性格也是一个率真的无法再率真的人。他折腾了一生,归来却仍是少年,一直坚守着生命的真实感觉,摆脱着这个世界蝇蝇苟苟,尔虞我诈,造作虚伪……让生命的真实毫无遮掩,坦坦荡荡面对这个世界。他率真坦荡,毫不做作,不平则鸣,喜形于色,无话不说,从不掩饰自己的人生、社会观点,总是把自己的心思敞开给世界。他的艺术作品正是他的这种天真烂漫、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当代艺术思想的率真表达。
让雕塑成为真正的雕塑
“天才不是培养出来的,他就像一个奇峰是天然而成的” --罗丹。贾真耀当代艺术雕塑的成功,使我又想起了罗丹的这句话。当然,天才也不是"躺平"就可以成功的,天才往往会经历比常人更大的磨难,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会显现矗立成一座奇峰。
贾真耀生于1959年冬天的青岛北部沧口区,打小顽皮,没正儿八经学习过文化课。好在他喜欢读闲书,文学的、历史的、艺术的等等,不管什么书都读得如饥似渴,读了一肚子"歪"学问。他二哥喜欢艺术,学习成绩又好,全国高考恢复后,考上了艺术学院,后来成了一位很有成就的油画家,可惜英年早逝。受其二哥影响,他从小也酷爱艺术。
1979年,贾真耀20岁,顶替母亲进入青岛国棉八厂。他在工厂里干换纬工、排纱工,都是很繁重的体力活儿,但是再苦再累,他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业余时间坚持画画、刻章、写书法。每个周日都去沧口区文化馆,跟着画家王庆平学画素描,学画油画。又跟文化馆的徐宇美老师学书法、学篆刻。徐宇美老师不是一般家庭出身,过去家里养着老虎做宠物,他年纪轻轻就曾做过东海饭店的总经理,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书法和篆刻水平也不是一般的高。
贾真耀的篆刻不仅仅是刻章,还是雕塑。贾真耀雕塑刻的章都有个印钮,印钮都是自己刻出来的雄狮、猛虎、飞龙、大象,鸡、狗、兔等,形态各异。贾真耀雕刻了上千个印章,那个时候贾真耀就有了“经纪人”,专门卖他的章,因为是手工雕刻的印钮,一个章能卖几十元,贾真耀可以拿到利润的50%。他的雕工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他的篆刻也独具特色,21岁那年,其篆刻作品就曾与张朋、高小岩、杜颂琴等老一辈青岛名家的书法一起展览过。
那个年代,全国的年轻人都在奋发图强,考大学、上夜大、电大、自学考试、函授大学等,年轻人都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裹挟在这股求知大潮中,贾真耀也参加过几次高考,终因文化课不过关铩羽而归。他没有放弃,购买了大量的艺术类书籍,订阅了全国各种美术专业杂志,坚持自学。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1985年秋,他在《中国美术报》上看到一则招生启示,是河北曲阳环境艺术学校招生。这个学校的校长是雕塑家包泡先生,曲阳是全国民间雕刻之乡,历史悠久。贾真耀报了名,不久学校便通知他去面试,包泡亲自参加面试,最后包泡告诉他:看了他的作品,听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准备招收他入学。
1986年春天,贾真耀入学曲阳环境艺术学校,在那里上了两年学,深得包泡校长赏识,也学到了包泡先生大胆的现代雕塑艺术理念。 贾真耀一边学习,一边参与一些雕塑实践项目。例如北京卢沟桥抗日纪念馆浮雕、八达岭詹天佑纪念馆雕像,一些伟人、名人的雕像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飞跃式提高,学到了一手真本事。他最拿手的本领是"放大模型",就是雕塑家提供一张照片或小模型,贾真耀照着照片和小模型,按雕塑家的要求放大几倍、十几倍,做成石膏或玻璃钢模型,然后雕塑家照着他做的模型做出同比例大小的硬质成品。贾真耀的放大水平,圈内公认的顶流儿。
1990~1992年,贾真耀经雕塑家隋建国介绍进入中央美院雕塑系进修。在校期间,给中央美院的教授、著名雕塑家曹春生等人做过放大模型,其中著名雕塑家侯一民做的14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雕像,也是贾真耀给做的放大模型。
1993年,贾真耀回到青岛,为安身立命,他发挥其所学之长,为城市做了大量的公共艺术空间雕塑。例如几个区政府办公大厅的周恩来雕像,虎山体育场的群雕、各大医院、院校等单位的孔子、鲁迅、居里夫人、雷锋等名人雕像。最著名的是汇泉湾南端的《少年与大海》,三位少年赤身裸体立在礁石上,望着大海,青春的喜悦溢于言表,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让很多青岛人不由想起自己的青春与大海的亲近与欢愉,也让游客感受到了大海与青春的激荡。遗憾的是世事变换,观念轮回,这个雕塑被拆除了。这种商业性的公共艺术空间雕塑,贾真耀一干十年,尽管商业雕塑让他挣了不少钱,买下了青岛老城区最佳位置的一套房子。但是他内心里还是很不情愿做这样的雕塑。"商业雕塑受制于甲方思维,你不喜欢也得做....…"极具艺术个性和艺术理想的贾真耀越干越痛苦,极力想摆脱这种商业雕塑,极力想通过雕塑艺术体现自己的艺术审美思想。其实就是他的一些商业雕塑作品,也会体现出很强的艺术个性,表达了现代艺术思想。例如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雕像、傅雷雕像、崔子范雕像等,"尤其是崔子范雕像,整个雕像苍劲有力,意象鲜明,气韵和动势把握得很好,人物性格刻画也十分到位,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写实雕塑的手法,可以看作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表现主义风格的雕塑佳作。”1997年迎“香港回归”全国美术大展雕塑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贾真耀的作品《老海》入选并获奖,大展画集的前言由美术评论家卲大箴先生撰写,他特意在前言中简评 、介绍了这件作品的创作特色……
2005年,贾真耀认识了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梁克刚。梁克刚先生一眼看出贾真耀的"无相"作品中所隐藏的对历史、现实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例如暗喻着一切权力、地位、荣耀、成就在永恒的时间面前,终会被消磨得面目全非等。
在梁先生的鼓励下,贾真耀将自己对世界变幻与时代潮流那种开阔、激越、敏锐的认识融入了他的创作思维中,开始用作品设问生存时代,让作品成为哲学思考的一种视觉表达方式,他的创作正式进入当代艺术领域,他的无相之相雕塑形成了一系列性长线创作主题。
2007年,梁克刚在北京策划了一场当代艺术青岛梦展览,贾真耀的作品参加展览,之后又参加了梁克刚策划的成都一一青岛当代艺术双城展。又去德、法、意、奥参加当代艺术全球巡回展。这个期间,贾真耀视野更加开阔,思维十分活跃,作品创作无论从艺术上和思想上都进入一个更新更佳的境界,他创造了对历史思考的"举手同意"铜雕组像和"求知"铜雕组像、扛大包的劳动者等,都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触。
他创造的镜面不锈钢雕塑作品《化境》,寓意深远。镀金的佛像,面相模糊,仿佛隔着千年历史远远地依稀所见,佛像端坐在那里,风吹雨淋,岁月侵蚀,已开始消融,有流水一样融化的体液状物流向座坛之外,令人不由得想象,随着时光的流逝,佛像会慢慢融化消失。佛像如此,人生如此,江河山海万物不也同样如此吗?
2013年贾真耀的无相《化境》参加了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他成为青岛首位参与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展的雕塑艺术家,2015年7月1日,由著名策展人梁克刚先生给贾真耀组织的首次个展《面孔》,在青岛天泰艺术馆开幕,无相系列作品的展出,展示了贾真耀高超的造型技巧和对形体的把控力支撑,模糊的人物形象也同样给观者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引起了艺术界的轰动。
贾真耀创作的雕塑作品大约有四五百件,加上复制的瓷雕,应该有上千件,这么多作品几乎都被喜欢他作品的收藏家和朋友买去了。贾真耀是真性情,他说:"我就是个手艺人,有人喜欢我的作品我就很高兴,多少钱都无所谓"。所以他的雕塑作品和书画作品价格都不高,我也收藏了他的一些雕塑作品,其中最喜爱的是弘一法师的雕像,这尊雕像是贾真耀十年前专为湛山寺雕塑的大理石雕像,我收藏的是同比例缩小版烧制的瓷雕。这个雕像还被美国一名雕塑家复制成了琉璃雕塑雕像。
我见过很多弘一法师的画像和雕像,这尊雕像是最传神的。弘一法师那一脸悲欣交集的慈悲神情,那双洞穿一切的眼睛里充满大彻大悟的沉静与智慧,令人肃然起敬。贾真耀之所以能把弘一法师的慈悲刻画得如此出神入化,因为他本身就具有一颗慈悲心。他见不得人间不公和悲惨,嫉恶如仇,乐善好施,当年很多狂热追求艺术的画家,穷其一生也没有扬名,老来穷困潦倒,贾真耀资助了一位又一位;贾真耀每天去菜市场,他总是照顾带孩子的女人和老弱病残摊主的生意……
活色生香耀画图
贾真耀的书法从碑帖中生根,经丑书中磨练,脱胎换骨,"有一种稚拙之美与金石之气,沉厚朴拙,生涩中又不失洒脱,恬静率性,别具张弛自如的气质"。他的画以扎实的西画为底子,随性用笔,无笔创作,构图、色彩都有西画的影子,又融合中国传统笔墨,形成了"朴拙而不失俊逸。沉郁又不无曼妙的风格"。
贾真耀以前写书法、画画都是为了雕塑,因为雕塑是门综合艺术,需要以书画为基础。 五六年前他因心脏不太好做了手术,干不了太繁重的雕塑艺术活儿,艺术创作才开始以画画、写书法为主。这场大病让他认识到了生命的无常,让他更加认识到了人生如梦如幻,世界如梦如幻,也让他更加关注生命的历程和生命的本质意义。在这种生命状态下,他自然而然地创作出了《忆往昔》系列作品。
我们见面前,他随手画了一幅自画像,是一幅彩画,拍了照,见面时,他拿手机上的照片放大让我们看,说:"你看这白胡子画的多逼真,白胡子越来越多了!”他的画就是这么随性而画,有感而画,画而有感。他不仅在感叹年龄的衰老,更感叹岁月对生命的磨砺。他的画是对自然、生命、人生、社会的体悟和褒贬。
"八大苦瓜道不孤,泛槎墨海探骊珠,人间烟火留真意,活色生香耀画图"。画家石寒看过贾真耀的画展,作了几句诗,十分精准地写出了贾真耀《忆往昔》系列作品的内涵和特色。当代艺术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命,关注历史、现代和未来的敏锐视角,使贾真耀将创作主题的探索一手伸向时代,一手伸向生活。他从往昔的生活记忆中,从啤酒、蛤蜊、油条、甜沫、水桶、扁担等往昔的生活日常和老物件找到了串联青岛这座城市生活历史与情感回忆的脉络,以其独特的无拘无束、毫不造作、任性发挥,如书法狂草一样纵横捭阖、任意而成的笔法,创作出了妙趣横生的《忆往昔》系列的作品。啤酒、海鲜、油条、甜沫、锅贴、火烧、军大衣、海魂衫、黑白电视、铁皮水壶、大金鹿自行车、水桶、扁担等等,像梵高一样见到什么画什么,想起什么画什么,画什么都能画出高超的艺术感觉和生命感触。他画了几只流浪猫在垃圾箱觅食,猫的眼神,那种机警,那种贪婪,那种渴望,让人哀怜,又让人感概万千。他画猫画得简直是出神入化,因为他爱猫,他养猫。他遇见一位多年前一起画画的画家像乞丐一样在垃圾箱翻捡东西,心里十分感伤,便画了流浪猫在垃圾箱觅食;疫情期间,他画戴口罩的人物画,画做核酸的人物,也雕塑了一尊张着大嘴做核酸的人物,他用他的画笔和雕塑记录着生活,记录着时代,反映着时代,反思着生活和时代。
站在他的一幅幅《忆往昔》活色生香的笔墨前,目光凝视、抚摸这些笔墨灵动,洒脱有趣,鲜活生动的画面,不由得心神穿越回往昔的时光与岁月之中,激动、快乐、痛惜……百感交集。
记忆是有选择的。人的经历不同,尤其是儿时的经历,往往会在心灵中刻下深深的印痕。不同经历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或如含化糖果一样甜甜的,或如咀嚼橄榄一样涩涩的,亦或如舔舐伤痕一样苦楚……《忆往昔》系列作品就是这样唤醒了人们熟悉的、尘封的记忆,引发出人们对过去岁月和往昔社会的一些回味和反思。"直插生活深处,击碎以往。唤醒记忆,重现历史的厚重"。画家石寒如此评论。这应该正是作为当代艺术家的贾真耀艺术创作的审美精神。(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徐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