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上“脱毒苗”亩产最高增一半 博士后“下乡驻企”带来什么?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刘文思 2025-07-04 06:43:29独家
“种上罗博士的脱毒苗,今年病毒指定闹不起来!”7月3日,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南庄村草莓种植户张刚在大棚前信心满满地说。不远处,沂源县众鼎发展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罗静静正观察记录着脱毒苗的生长状态,为下个月即将开始的草莓集中种植加班加点。
这场“田间-实验室”的联动,源于她带来的技术突破:草莓脱毒技术的应用,去年让张刚的四亩大棚产量从1.8万斤跃升至2.4万斤,亩产增加33%,增收3万元。“这技术,真掐住了病毒的命门!”种了14年草莓的张刚感慨。
中庄镇1300个草莓棚曾因病毒减产30%-70%。2024年3月,在市、县人社局的支持下,淄博市首个省级乡村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落地沂源县众鼎发展有限公司,招引的罗静静科研团队短期内就攻克几大难关: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草莓高效脱毒技术体系、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抗病毒四倍体株系、建立四种常见病毒的RT-PCR检测体系、配套高标准高架穴盘育苗技术。该基地联动北京农科院等5所顶尖院所,在临临高速中庄服务区改造460平米“乡村振兴智慧驿站”,博士后团队与百余名“田秀才”协同攻关。“过去请专家都难,如今博士后带着专家团扎进咱草莓棚!”总经理崔继蒙说。
陈家才在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
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为3900余名果农送上技术“金课程”。中庄镇农果站站长宋以锋一笔账算得实在:2024年,中庄镇80%草莓棚应用脱毒苗,产量可提升30%以上,最高达50%,果实糖度、硬度等品质指标显著优化,实现增收700万元以上。
同样的模式在高青县花沟镇落地。今年5月,在人社部门牵线下,青岛农业大学博士后陈家才进驻山东太公蔬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攻关黄瓜矮化品种。“其成果将显著降低人工成本”。负责人吕垚介绍,这将带来高青县首个依托省级乡村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突破性成果。
淄博市首个省级乡村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落地沂源县众鼎发展有限公司,基地为果农送上技术“金课程”。
博士后群体是国家战略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近年来,淄博积极优化博士后青年人才的全链条引育机制。“博士后‘下乡驻企’的核心价值,是用‘导师帮带’培育乡土专家,构建‘攻关一个项目、破解一类难题、带动一方产业’的闭环。”淄博市人社局党组成员,淄博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志林表示,通过三力协同探索“引才、育才、用才”一体化培育路径,破解乡村卡脖子技术难题,这是淄博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显微镜下的数据化作田间操作手册,高校专利转化为农户增收账本,这把由人才培育创新路径锻造的“金钥匙”,正在激活兴农的澎湃动能。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刘文思 通讯员 刘若凡)
责任编辑: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