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见“好”|德州七旬老党员化身“当代愚公”,义务修路28年

开屏见“好” |  2025-07-02 07:30:00 原创

张海峰  徐晨   魏亦汝来源:大众新闻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本期人物是“七一特辑·我是共产党员”系列。

在德州市陵城区糜镇,一条平整的柏油马路将大陈村、朱官屯村连接起来,车来车往间,常有一位老人蹬着载有铁锹、石灰、沙土等工具和物料的三轮车沿路巡逻,遇到坑洼便停下车修补。这位老人名叫陈文平,大陈村村民,早在这条路还是泥土路时,他就义务承担起了路面维护修补的任务,至今已有28年。

1996年底,从原陵县化工厂退休的陈文平回到老家大陈村。村里通往镇驻地的土路,常年失修导致坑洼不平,不少行人曾在这里栽过跟头;到了雨天,路面变得泥泞不堪,通行更为不便。“有一次,我看见两个孩子在上学途中因路面有坑,骑车摔倒,其中一个还受了轻伤,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就有了修路的想法。”陈文平回忆。

第二年,陈文平就将心中想法付诸行动。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脚蹬三轮车,载着铁锹和铁锤到村西寻找合适的石块和砖头,用铁锤把它们砸成小块,倒进坑洼处,用沙土仔细填平,然后用铁锤一点点砸实。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年时间,大陈村通往镇驻地路面上300多个大小坑洼被陆续填平。“开始不是很理解,后来看他修路很辛苦,有时候我就和他一块儿去。”陈文平的老伴说,每逢雨后他都会去桥头、路上看一眼,一旦发现有破损坑洼,就及时修补好。

2004年,大陈村通往镇驻地的土路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柏油路,陈文平却没闲下来,把日常巡逻和维护路面当成了新任务。在年复一年的风雨侵蚀和车轮倾轧下,2014年,柏油路开始出现破损,陈文平又多次自费买来物料修补路面。

2021年,老伴脑血栓病倒了,陈文平每天忙于照顾老伴,但心里还是放不下那条路。只要一得空,他就会拿着铁锹、骑着电动三轮去路上“查漏补缺”。

陈文平不止补路,还修桥。2019年,大陈村通往朱官屯村的桥有破损,陈文平就从自己家拉了两车砖,把桥面破损的地方修补好。“修桥补路,积德造福。路好走了,大伙方便,我心里也高兴!”陈文平说。

“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就看着陈大爷修路,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大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小福介绍。如今,陈文平身体已年近八旬,修路这种体力活干起来不再得心应手。所幸,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维护公路的队伍中,护路修路已经成了大家的默契。特别是每次灌溉结束后,村民们都会自发地清理路面,把路整平。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这条修了20多年的路至今少有破损。

(大众新闻记者 张海峰 编辑 徐晨 设计 魏亦汝 实习生 孙凯歌 通讯员 李月 朱晓亮 陈启忠)

相关阅读:

开屏见“好”|从七封请战书到3500场宣讲,九旬老党员用一生践行誓言

开屏见“好”|自掏腰包建书屋免费开放,她接力母亲延续“小院里的书香”

开屏见“好”|无人机新玩法,山东小伙免费帮网友实现“隔空探亲”梦

责任编辑:姜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