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 村BEER+村晚,一场青春返乡实验
在场 | 2025-07-01 11:45:59 原创
王继洋 宋明君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什么?村里要搞啤酒节?”
6月29日,刚经历了一场中雨的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邹家村,多少有些闷热。两个衣着时尚的年轻女孩,在村里与“周杰伦”“哪吒”“国宝熊猫”等“合影”后,来到路边的酒摊前,喝下一口清凉的精酿啤酒后,在得知该村要办啤酒节时,脱口而出的,便是上面这么一句。
一个农村,为什么要搞一场啤酒节?城里人愿意到村里去“嗨啤”吗?
“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
踏进邹家村西门的牌坊,映入眼帘的是充满了青春时尚气息的场景:村路两旁,一侧“哪吒”和“敖丙”坐在“和谐号”窗前的墙绘,另一侧则是碧绿苍劲的景观树,路面上刚涂上的一条条“彩带”似乎彩虹的投射,路边有一摁水龙头就流出精酿啤酒的吧台,吧台前摆着露营桌椅,一群人正举杯畅饮……
“今年我考上了研究生,所以提前进入暑期,就想着为村里能做点事。”作为“摊主”之一的陈金戈,一边为顾客打酒,一边说着自己的感受,“最近几年,感觉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假期大家不再去大城市追逐地铁,而是追起了村里的风,有的干事创业,有的打工谋生,有的用短视频宣传家乡……生活、兴趣和谋生,居然能在村里实现了重叠。”
邹家村路边的“卖酒小哥”
“我们真正为这场啤酒节筹谋,其实是将近三年前。”2021年上任邹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在外创业的焦政源便启动了一场“青春返乡实验”,“我上任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7岁,村干部结构得到优化,我便开始琢磨着怎样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如今的这场啤酒节,可以说是这场‘实验’水到渠成的结果。”
“用今年备受追捧的《哪吒2》电影台词来说,‘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焦政源感叹传统单一观念束缚青年就业返乡,“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考上大学,留在大城市的‘鲤鱼跃龙门’式励志故事,符合‘人往高处走’的叙事逻辑。一旦有人好不容易从乡村出来又选择返乡就业,就会被贴上‘大学白读了’的标签。所以,推翻这座年轻人择业的‘偏见大山’,是更多人愿意返乡的关键。”
来邹家村墙绘前打卡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推翻这座“偏见大山”,焦政源先是把自己的医疗器械厂迁到了村里,然后于2023年通过成立党总支领办松舟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万米山洞精酿啤酒品牌,投资470万元建设精酿啤酒全自动生产线。有了企业,自然也就有了就业岗位,“这两家企业再加上几家招引来的企业,在家门口就业40岁以下年轻人,有近60人。”焦政源很欣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让邹家村变得青春时尚了起来,“有了年轻人,我们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村子也就更有奔头了。”
“据我所知,寨里镇有几个村书记比较年轻,他们都在外闯荡过,最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返乡,带领乡亲们用年轻人的视角改变村庄的面貌。”说起寨里镇,淄博市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科长张涛印象比较深刻,“今年1月,我们联合社工部、共青团淄博市委等部门联合推出《关于推动‘能人治村、青年强村’的若干措施》,就是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能人、青年用心耕耘,用点滴变革汇聚城乡村全面振兴的实在图景。”
“到村里享受一场放松局”
“举办邹家村第一届精酿啤酒节,有三个前提条件。”对这届啤酒节,焦政源显然“蓄谋已久”,“首先是我们有自己的精酿啤酒厂,这是我们‘村村都有好项目’下打造的企业,到村里来参加啤酒节相当于为乡村振兴赋能;其次,代入式的墙绘打卡,彰显年轻人的潮流范;最后一点,则是彻底放下城市的应酬与喧嚣,卸下防备,享受一场放松局。”
一群年轻人,在邹家村酒摊前举杯畅饮。
如今,万米山洞精酿啤酒正在加力生产,啤酒厂总经理王文钊还跟记者卖起了关子,“啤酒节开幕当日,我们将会有一款高端新品上市,到时候来参加活动的游客可以尝尝鲜。”说起产量,王文钊表示现在是年产1000吨的规模,“我们现在生产的有20多款酒,每一款酒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啤酒作为一座桥梁,让性情相投的人相遇。”
除了啤酒,村里的旧墙还变身艺术长廊,吸引游客纷纷打卡拍照。记者注意到,村里最高的一面墙大约有15米高,上面画的据说是海岱楼,看起来甚是壮观。围着村里转上一圈,既有充分时尚元素的周杰伦、哪吒、敖丙,又有充满怀旧色彩的门市部、老款电视、淄川站牌等,邻村不少人特意赶来拍照打卡。“以前这些墙面就是普通的白墙,有的还有些斑驳,现在画上这些画,整个村子都亮堂了!”村民王女士笑着说。
特意从桓台赶来邹家村的宋晓坦言自己既参加过青岛啤酒节,也去张店参加过淄博青岛啤酒节,对于都市里的啤酒节,他觉得很热闹,但总觉得随时可能会被人拍摄到,有种不踏实感,“而且城里的啤酒节吧,人太多、酒太贵、现场太嘈杂,总觉得眼睛、耳朵、嘴巴都不够使,一场酒下来多少有些心累。”也正是因为这样,宋晓对邹家村的第一届精酿啤酒节充满期待,“我觉得在这里喝酒应该会更为松弛吧!”
村里的“电视”,看起来复古而有趣。
去年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明确提出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这也是“村BA”、村超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出圈出彩的‘村BA’、村超所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中国乡土繁育新文化、新业态、新发展,背后是产业、文化和生态的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淄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淄博的乡村也需要更多新文化、新业态、新发展。虽然无法比拟“村BA”、村超、村晚,但如今邹家村的“村BEER”,无疑是一次有效尝试。
“除了以啤酒节为载体打造的‘村BEER’,我们还将在期间打造‘村晚’。”王文钊透露,届时淄博师专等高校会在邹家村安排晚会,“相信到时候村里会很热闹。”
“让年轻的朋友来村里相会”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节日的生活化和休闲化,7月开始进入暑期,所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村里相会,来感受村里的变化。”对于啤酒节,王文钊觉得会火起来,“临临高速东互通连接线项目终点和经十路东延工程的终点,都是邹家村;从淄博中心城区驱车过来,基本也就半个来小时。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这里的啤酒节主打一个性价比,人均几十块钱就能吃饱喝足。”
邹家村富有创意的墙绘
如今的寨里镇正在打造“宝藏寨里”的IP,这个以山区乡村为主的乡镇,越来越多的“宝藏”被挖掘和打造,邹家村精酿啤酒节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在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张玉霞看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IP市场中脱颖而出,最关键的是找准IP核心特色,进而传达信息、观念和情感,实现价值变现,“比如‘村超’‘村BA’的火爆,不是因为赛事竞技水平本身,而是由于这些大众体育活动展现出‘乡土味’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透过烟火气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大众的真诚,实现了基层体育产业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这些蕴含在IP背后的差异化价值、体验和卖点,充分满足了市场需求。比如乡村啤酒节,一定要结合乡土文化打造出特色,体现出与城市啤酒节的差异化。”
在传统的观念中,啤酒节是属于城市的,更多的跟年轻人联系在一起,而且是消费场景属于夜经济的范畴,这些跟“晚上8点就睡觉”的乡村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鸿沟。
不过,一切都在变化。当免费大锅菜让冬季鲜有人问津的乡村游持续火爆,如今夜经济在乡村兴起同样机会不小。焦政源举了“苏超”的例子,认为乡村夜经济这个赛道其实大有可为,“一方面,当全民自发参与、快乐互动,就有可能产生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乡村文化;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乡村的人文特点来发掘潜能嘛!”
焦政源一边忙着啤酒节的大事小情,一边也在总结思考:“去年有返乡能人投资项目,但受各种因素限制,没能落地,有点遗憾。怎么利用好现有资源,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还要再想想。”如今时常出镜的他,笑称比以前更注意形象了,“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透过“村BEER”和“村晚”,邹家村这场延续了3年多的“青春实验”正迎来全面的检验。而沉寂的山村,如今正被“青春的力量”唤醒 ,那些被岁月模糊的面孔和故事,正在越来越多的乡村变得清晰而富有活力……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王继洋 宋明君)
责任编辑: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