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见“好”|自掏腰包建书屋免费开放,她接力母亲延续“小院里的书香”
开屏见“好” | 2025-06-30 07:34:42 原创
孟令洋 刘宪伟 吕文佳来源:大众新闻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日前,滕州市发布11个“为善兴滕 感动善城”典型事迹,朱新云的故事引人关注。活动现场对她的描述是这样的:“老院旧屋新葺,庭堂溢满书香。引航开卷惠同邦,绽放桑梓希望。莫道垂髫黄发,徜徉诗与远方。乡村不负好韶光,笑看云霞万丈。”
退休后的朱新云回到老家,自掏腰包建起了农家书屋,一本本精美图书让乡亲们有了新乐趣,一场场文化活动让村子里有了新气象,一次次志愿服务让孩子们有了新期盼……在2024年举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朱新云与央视著名主持人鞠萍等获评“乡村阅读推广人”。
朱新云出生在滕州市姜屯镇大洪疃村的一个书香家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父母都是热心肠,父亲当年凭着一盒银针免费救治群众的故事,至今还被大家津津乐道。
在父母熏陶下,朱新云热情开朗、乐于助人,乡亲们谁家有困难,她也学着父母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参加工作后,她仍然牵挂着老家的乡亲们,每次回去都会专程看望孤寡老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麻风病人群体,当即便加入义工队伍,此后每个休息日,她都会帮病人们处理伤口、清洗打扫,逢年过节还会送去衣物和药品。
退休后时间宽裕了,朱新云琢磨着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听到几位老人念叨着“你妈走后再没人给我们读书了”,她顿时想起,幼时母亲晚饭后常常在自家小院里教村民读书识字,一时让她感慨万千。
思来想去,朱新云决定为大家建一间书屋,延续母亲“小院里的书香”。接下来的3年里,她先后投入60万元改造老宅,精心挑选了上万册图书,配齐了各类设施,终于在2020年10月建成了“新云农家书屋”并免费向村民开放。
村里的大人和孩子们都对书屋充满好奇,朱新云热情地为大家介绍:孩子放学后可以来做作业,村民忙完农活可以来歇歇脚,老人闲来无事可以来解解闷。
就这样,书屋渐渐热闹起来,与此同时,满街打闹的孩子不见了,聚在一起打牌的年轻人也少了,“去书屋坐坐”成了村民的新时尚,一些教师、退役老兵、热心邻居还主动当起了志愿者,一有空就帮着打理书屋。
在她的奔走联系下,国学教育促进会、作家协会、诗词协会等团体的专家和志愿者纷纷走进书屋:讲授国学经典、普及文化知识、传授书画技艺。目前,书屋累计开展活动300余场,借阅书籍1万余册次,接待群众3万余人次。
热闹的书屋成了村里的“文化地标”,也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有了大家的信任,朱新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位大娘因为上初三的孙子想辍学急得团团转,朱新云知道后,立刻找上门来,而孩子却拒绝和她交流。此刻朱新云没有说教,而是细心观察、耐心倾听。
她发现孩子房间杂乱不堪,便动手打扫起房屋,还把孩子丢掉的课本、书包找出来整理晾晒,看着满头大汗的朱新云,孩子终于主动为她倒了一杯水。
经过了解,她也发现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聪明的他无师自通学会了修理摩托车,还经常帮人修车。在她多次鼓励下,孩子终于返校学习,后来被省内一家职业学校录取。
朱新云以书为媒、以文化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心系桑梓、服务群众的奉献情怀,在小院的书屋里描绘着她和乡亲们的“诗与远方”。
(大众新闻记者 孟令洋 编辑 刘宪伟 设计 吕文佳 实习生 孙凯歌 通讯员 陈振 周梦琳)
相关阅读:
开屏见“好”|无人机新玩法,山东小伙免费帮网友实现“隔空探亲”梦
责任编辑:姜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