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潇洒的人”蔡澜离世,游戏人间83载,笑别江湖不留憾
大众新闻 吕继萌 师文静 2025-06-27 18:26:49原创
6月27日,@蔡澜微博发布消息:
我们敬爱的蔡澜先生于2025年6月25日(六月初一),在亲友陪同下,于香港养和医院安详离世。
遵从先生意愿,为免叨扰亲朋,不设任何仪式,遗体已火化。
在此感谢各位对蔡澜先生的关怀。
蔡澜,1941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他是电影制片人、监制,打造出《快餐车》等佳作。身为知名美食家,其食评自成一派;更是专栏作家,出版超200本书籍。他主持的节目深受欢迎,曾任《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随着蔡澜离世,“香港四大才子”已全部去世。
从左至右分别是:蔡澜、倪匡、金庸、黄霑
“香港四大才子”,又称“香江四大才子”,是指香港四位文人,金庸、倪匡、黄霑及蔡澜,四人各有所长,皆是饱学之士,而且是好友,因而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其中,黄霑、金庸、倪匡先后于2004年、2018年、2022年病逝。
从戏院少年到亚洲影坛推手
蔡澜的父亲是新加坡一家戏院的经理,同时也负责邵氏电影公司的部分宣传工作。从小在戏院长大的蔡澜曾经一度认定电影就是自己的“终身伴侣”。14岁时,他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影评《疯人院》,开启了他的影评生涯。
蔡澜一家人,后排中间为蔡澜
1957年,蔡澜进入邵氏电影公司,担任驻日经理,负责国外购片、宣传和发行等工作。1959年,18岁的蔡澜远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大学艺术学部读电影科编导系。
蔡澜与成龙
1963年,蔡澜移居香港发展事业,先后在邵氏、嘉禾等电影公司担任制片经理,参与多部电影制作。在《城市猎人》《福星高照》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亚洲的商业电影中,“监制:蔡澜”的标记十分常见。蔡澜的电影生涯长达40年,他监制了大量经典电影,包括成龙的多部海外作品。他还推动了香港与日本电影的合作,成为电影文化交流的桥梁。
美食江湖的“职人精神”
20世纪80年代,蔡澜逐渐将重心转向美食写作。2018年,蔡澜做客青岛大学浮山书院时曾说,因带父母去餐厅吃饭受到怠慢,餐厅食物也不合口,他开始在自己的专栏里写一些美食类的内容。于是就有专栏主持人邀请他写餐厅批评类的作品,谁知一发不可收拾,慢慢就成了美食评论家。
蔡澜对待工作却从未以“玩”的态度:别小看吃吃喝喝这件事,看起来稀松平常,但要想吃出门道儿,吃出深刻的道理,一定要花很大气力,要有一种“职人精神”。
他写美食专栏,要吃四五家馆子才会写一篇。文章写好后,自己先校对两三遍,编辑排好版后,还要求编辑把排好的版面给他看,确保在适当的地方留白,没有半个多余的字。
近年来,青岛出版社曾出版《蔡澜旅行食记》等多部作品。蔡澜非常笃定地将青岛定为其全国行草展的第三站,“还我青春火样红——蔡澜行草展”很受书迷欢迎。
他主持了多档美食节目,如《蔡澜叹世界》,走遍全球寻找美食,分享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故事。他还担任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的总顾问,为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才子本色与生活哲学
蔡澜不仅是一位美食作家和电影人,还是一位生活家、旅行家、书法家、鉴赏家。他爱好广泛,喜欢喝酒品茶、养鸟种花、篆刻书法等。他的人生哲学是 “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
蔡澜自诩为快乐教教主,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宋朝人蔡持正的诗:“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一派风轻云淡、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
蔡澜与金庸
金庸在《蔡澜作品集》的序文中写道:“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
记者曾问蔡澜:“很多人羡慕您的人生,您这一生有什么遗憾吗?”
蔡澜没有思索,随口而出:“有,当然有。美好的东西三世人也吃不完,美好的地方三世人也去不完,能够做多少就做多少,知足是应该的。”
资料来源:央视网、大众新闻、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等
(大众新闻记者 师文静 编辑 吕继萌 整合 策划 张晨 李萌博)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许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