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撷英丨《列子》:一位智者的清醒与洒脱

人文 |  2025-06-27 07:30:00 原创

武宗义来源:大众新闻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古籍撷英,含英咀华。

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它就出自我们今天要推介的古籍《列子》。

在浩瀚的诸子百家中,《列子》常被视作一部“非主流经典”。它不像《道德经》那样语句凝练、玄远深邃;也不如《庄子》那样汪洋恣肆、气象万千。它更像一位悠游于时空边界的老者,拈花一笑,信手拈来天道人情、奇谈异志、荒诞传说,却不乏深刻洞见。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部被称作“寓言大全”的《列子》,看它如何以诙谐空灵之笔,勾勒出古人心中那座风来无形、道存万物的自由世界。

作者与成书:真假之间的智慧叙事

《列子》全书八篇,古称《冲虚真经》,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据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著,但成书年代众说纷纭,甚至有“托名列子之作”的说法。

但种种迹象表明,列子应该实有其人。据庄子《逍遥游》的记述,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列子·黄帝》篇也提到“列子乘风而归”,似乎拥有卓绝的轻功。《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此外,《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及列子。

正如《列子》自身所传达的思想——“虚实相生”,在这里,我们不妨不拘于作者“真伪”之争,而关注它在哲学、文学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列子》是继承老庄之道的另类文本,它天马行空,用故事搭桥,引人“无为而知”,直指生命深处最朴素的觉察。

《列子》的最大特色是,采用大量寓言故事来传达哲理,这些故事或神奇瑰丽,或平实质朴,构思巧妙、富于启发性。如愚公移山,用坚忍不拔的精神象征“人定胜天”的意志。杞人忧天,告诫不必要的忧虑,高山流水的故事写知音难觅。这些故事流传甚广,影响深远,至今仍为文学与影视频繁引用。

《列子》一书的主要思想内容

列子眼中的天地宇宙

《列子·天瑞》:“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列子认为,天地的生成分为太易、太初、太始和太素四个阶段。气、形、质没有分离之时叫浑沦。后来,清灵轻巧之气上浮成为天,浑浊厚重之气下沉成为地,阴阳二气中和交会成为人。所以天地蕴含着阴阳精气,万物由此变化而生。这一观点与盘古开天辟地说可谓一脉相承。

顺应自然,“虚无”为本

《列子》“贵虚”,继承了老庄“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强调“虚无”“无为”的人生观。书中多次提及“冲虚”“无为”的境界,主张人应抛弃外物的诱惑和名利的束缚,回归自然之本,顺其自然、安于命运,而非妄图以人力强行改变世界。这种思想体现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齐物思想,超越生死

《列子》中有不少内容体现了庄子的“齐物”思想,即世间万物皆为一体,无高下贵贱之分。如《天瑞》篇中“杞人忧天”的寓言,讽刺了过度忧虑和主观分别心,强调应以超然之心面对人生和自然变化。

《列子》认为生死无常,苦乐相对,人生如梦,应看淡荣辱得失。例如《天瑞》篇中,列子在去卫国的路上看到了一块曝露百年的人骨,他指着骨头对学生说:“只有我和他懂得万物既没有生,也没有死的道理。”

列子认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死之与生,一往一反。”也就是万物出自自然,返回自然。这不是悲观主义,而是一种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人不能“杞人忧天”,而应有“愚公移山”之志。

淡化礼法,批判名教

《列子》继承了庄子对礼法、名教的批判立场,主张个体自由、天然之性,不被礼教束缚。在《杨朱》篇中,明确地否定君臣纲常、礼义教条。与儒家积极入世不同,列子通过杨朱之口,惊世骇俗地提出“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时至今日,这段话仍被很多人批评为极端自私自利,而实际上它蕴藏了列子高度重视个体权益的思想。在文中,孟孙阳问禽子,“如果砍掉你的一段身体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吗?”禽子一下沉默了。

《列子》独特的时代价值

从哲学角度看,《列子》重视“命”与“力”的关系,尤其在《力命》《杨朱》篇中有精彩论述。《力命》篇提出,天命超越于人间所有的道德、强权、功利之上,为人力所不能及。但文章最后又提出“农赴时,商趣利,工追术,仕逐势,势使然也。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仕有遇否,命使然也。”并未完全否定人力作用。这应该是一种顺命而不屈命的思想。

《杨朱》篇则主张“贵己”“保名”,畅言当生之乐。列子认为,“且趣当生,奚遑死后”,从个体角度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物欲欢乐等,并提出“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异端之说”,这在春秋战国“天下为公”的集体主义氛围中显得十分独特。

从文学价值来看,《列子》语言生动、文辞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它不像《道德经》那样简约抽象,也不同于《庄子》的狂放纵横,而是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为主,使道理“润物细无声”地潜入人心。其叙述手法灵活多变,情节起伏跌宕,堪称中国古代哲学散文与文学想象的融合典范。

总之,《列子》是一部富于想象力、充满智慧的经典著作。它既承载着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深邃思想,又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展现出对人生、自然、命运的独特理解。它不仅是古人修身养性的指南,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心灵安顿与人生观照的珍贵文本。

(大众新闻记者 武宗义)

责任编辑:吕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