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 | 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汇泉社区“马扎小妹”孙晶的网格员成长记
地方法治 | 2025-06-25 18:28:00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老旧居民楼的红砖墙,孙晶已骑上电动车,穿着红马甲,车筐里装着折叠小马扎,“百宝袋”鼓鼓囊囊塞满创可贴、老花镜、电池,开启了一天的走街串巷。这身标配 “四件套”,陪伴她走过社区的12栋楼,500多个日夜,在钢筋水泥的楼宇间,编织出一张有温度的基层治理网络。
入户走访、摸清网情,倾听民声用真心
孙晶是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汇泉社区第四网格网格员,自从事网格员工作以来,她一直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居民诉求有反馈、问题解决有回应”作为信条,工作上恪尽职守,行动上勤勉务实,始终坚持微笑服务,用真诚和热爱感染着每一位居民,赢得了辖区居民的一致认可。
孙晶负责的网格有2个小区12栋楼,33个单元,共756位居民。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网格总人口的42%。为快速摸清网格内居民的基本信息、了解每栋楼的位置分布,她迅速适应角色转变,把与居民聊天、拉家常作为切入点,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不仅重视入户数量,更注重提升入户质量,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与居民建立了深厚情感。
她特别关注网格内老年人的需求,针对网格内老年人居多,下楼不方便这一实际情况,她准备了一个装有酒精、棉棒、创可贴、电池等应急物品的“百宝袋”,入户走访时随身携带,以便及时地提供给居民。孙晶真心实意为居民着想,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把居民从陌生人变成朋友,这也让她越来越有干劲。
创新思路、精准服务,排忧解难得民心
自工作以来,她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每天“穿梭”在网格内的大街小巷。她去居民中做宣传时,发现自己因为站着而与居民格格不入。此时的她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更好融入并服务好大姨大叔们这个群体呢?”因此,她也带上自己的马扎加入老人们的聊天队伍中,和大叔大姨们你一言、我一语,拉家常、聊里短,成为大家口中的“马扎小妹”。
独居老人徐阿姨,年逾七旬,腿脚不便无法外出,只能靠亲戚朋友代买米面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听大姨们聊起了徐姨的故事。了解到徐姨的情况后,孙晶想帮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她第一次帮徐姨扔生活垃圾时,徐姨是拒绝的,于是孙晶主动跟徐姨聊天,从一日三餐到家长里短,徐姨渐渐地放下了戒备心,笑容爬上了眼角。经过又一次耐心劝说,徐姨才同意让孙晶将垃圾给带走。
就这样,每月一次的入户看望,变成了半月一次,再后来变成了一周一次。给钟表换电池、去银行跑腿咨询业务、残疾人上门复审、社保卡查询金融功能……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给徐姨的生活增添了温暖与希望。每次离开时,徐姨都会扶着楼梯的栏杆,笑着挥手说:“再来啊,我会想你们的!”她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孙晶的网格内有20多位像徐阿姨这样的重点服务人群,她根据特殊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关怀,服务精准到位,守护辖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党建引领、学习榜样,赓续使命守初心
初入社区时,孙晶总把参加会议当作例行“任务”,直到那天她第一次参加电业局宿舍院落党支部大会,才发现自己触到了那一颗滚烫的初心。在电业局宿舍院落党支部,32位党员平均年龄74岁,最年长的已91岁。“银发马书记”骑着电动车、身披军绿色雨衣,胸前熠熠生辉的党员徽章格外耀眼,这位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哪怕早已搬离院落、哪怕天气不好、哪怕腿部疼痛,支部大会的签到簿上,永远有他力透纸背的签名。这是一位老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信仰的执着。
“来,咱们先重温入党誓词。”马书记话音刚落,老党员们缓缓起身,有人扶着桌沿,有人拄着拐杖,却不约而同地挺直腰杆,右手握拳举过肩头。“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响,她注意到老党员们的喉结在剧烈震动,白发下的脖颈微微发红,每个字都带着岁月沉淀的分量。最让人动容的是学习党课,老党员们围坐一圈,由学问最好的张老师戴上老花镜,用一口流利的“章普儿”逐字逐句读文件。分享交流会上,老党员们纷纷为修补小区破损路面、垃圾分类、邻里纠纷等难题出谋划策。他们用几十年的光阴,把自己活成了小区里的 “活地图”“活账本”“活锦囊”,每一条建议都浸润着对社区的深情与智慧。
这场会议,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孙晶的初心。她暗下决心,要将老党员们的精神化作服务群众的动力,真正把自己“揉”进居民生活里,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刻进骨子里。正是这份信仰的传承,让她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网格蜕变”,继续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网格员的使命担当。
心系百姓、强化责任,矛盾化解聚人心
居民利益无小事,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做好居民矛盾纠纷化解的“接诉即办”成为孙晶置顶的一项工作。在各类诉求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污水管道问题。天气转暖,气温越来越高,网格内老旧小区的特殊性使得污水管道和化粪池问题日益凸显,居民反映的臭味、满溢问题日渐增多。
3月,水泥厂宿舍有居民反映楼后的污水管道堵塞外溢,影响居民出行。起初,她联合部分热心居民尝试自行疏通,但未彻底解决。在经过热心居民联系专业疏通人员现场勘测,与现场的居民协调沟通后,综合考量决定采用成本最小化方案—使用吸污车等设备清除堵塞物。
在方案公示期,孙晶上门和电话沟通双渠道收集居民意见,耐心倾听居民对管道清理方案成本分摊的质疑,针对“费用高”“餐饮商铺负全责、居民不应该承担”的声音,她不断沟通协调,多次修改精进排污清理方案。历经三周之久,终于方案达成共识。施工当日,她召集热心居民组成“现场监督组”一起盯着,在吸污车的作业配合下将污水管道清理干净。随着污水退去,路面重现整洁,邻里间的笑颜里盛满了对服务的认可。
当居民从“各扫门前雪”到“共通一根管”,孙晶发现,污水处理事件不仅让她获得了意外的成长,也印证了协商破局的力量,这就是孙晶用心用情解决居民诉求的一个缩影。她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以“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实效取信于民,不推脱、不等靠,从而确保“矛盾不上交”。
19个月的破茧之路,孙晶的网格员“成长清单”仍在续写。一辆电动车,一件红马甲,一个小马扎,一个百宝袋,孙晶带着她的“四件套”,穿梭在楼宇与居民之间,用脚步丈量着网格的每一寸土地,用耐心和细心织就社区治理的温暖网络,让“小网格”托起“大民生”,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岁月静好。
(清照故里 文旅名城)
责任编辑:李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