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力”碰上“沃土” 高青如何打造城市智核?
速览淄博 | 2025-06-06 19:27:38 原创
张晓宁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5月29日,山东理工大学“服务高青月”活动启动——鲜活的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实践,在高青县碰撞出了“智与产”的火花。学校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象牙塔”,教室里的人才、实验室的成果走出了“围墙”,与本地经济发展脚踏实地的融合,而城市也能更直接、精准地找到自己的智力支撑。可以说,此次校地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双方资源拼图的高度契合。
那么,为迎接智力成果、广纳人才资源,高青县这个颇具后发优势的城市,是如何创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营造成为招贤纳士沃土的?
找好“发展搭子” 走出科创路子
功以才成,业由才成。无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还是文化发展的大舞台;无论是破题攻坚的第一线,还是科创竞争的最前沿,人才从始至终都是关键变量。而对于一个渴求发展的县城来说,校地合作一方面可以缓解县城对人才的“单相思”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实现人才的“精准投放”,让有效的“智力资源”去到需要它的地方。
就如同山东理工大学校长李玉霞所说,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青县与山东理工大学的合作已有先例,双方于2023年签署了校城融合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共建黄河三角洲乡村振兴学院、医药产业创新研究院,深化高层次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高青文旅产业发展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比如与花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种养、加工、农机自动化、农产品品牌打造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与齐氟新材料、尚和纺织分别共建“齐氟氟化工新材料研究院”“尚和新型纱线纺织技术研究院”等等。截至目前,已经有20多家企业与其有合作项目,目前还有多家企业有着合作意向。
像山东理工大学这样的“发展搭子”,高青还有不少。为了破解“种源”瓶颈,高青县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达成高青黑牛新品系培育生物技术育种合作,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达成高青菠菜种质研发合作。如今,高青黑牛新品系的“牛一代”已落地,菠菜育种有望在三年内实现突破。中科院在高青县成立了“专家育种工作站”,“轮选49”等小麦品种育种技术实现突破并落地转化。与中国科学院徐春明院士团队合作,创建淄博春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融合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两大领域,攻关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团队在二氧化碳捕集、驱油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发展搭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重要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落地,还有平台建设的突破。今年以来,高青成功创建各类平台10余个。科研平台方面,德川化工等5家企业与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同筹建淄博市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平台方面,澳航和牛、纽澜地、禾富农业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共建绿色高效养殖与食品安全质量提升实验室,太公蔬院与青岛农业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糖之物语与北京工商大学共建山东省博士创新工作站等等,此外,齐氟新材与济南大学共同筹建省重点实验室事宜正在有序推进。
由此看来,“智动力”无疑是城市经济向前迈进的核心力量,而人才就是核心中的核心。人才应用的落脚点,便是革故创新的擂鼓点。在此次活动中,高青的企业代表向多名专家教授颁发聘书,聘请其为“科技副总”和“产业导师”,至此,高青县“科技副总”数达22名,更是让“智力资源”精准投放成为具象化。
一套“组合拳” 实现智与城的“深度绑定”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没有人才支撑,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支撑的城市,很容易陷入发展的内耗之中。要跳出“内耗情绪”,城市就要拿出“凤凰栖梧”的“手段和力气”。
湖北潜江的李丹目前已经在南大光电(淄博)有限公司工作了4年,是一名助理工程师,主要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与开发。李丹大学毕业后,通过校园招聘与高青县结缘,在他的眼里,高青产业集聚、配套齐全、宜业宜居,是年轻人向上攀登、实现梦想的好舞台,这也是他决定留下来安家的原因。
程宇豪博士是高青县省外“双招双引”的典型代表,在第六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决赛中获评优胜人选,纳入泰山产业创业领军人才培育人选范围。程宇豪是高青县君隽未来南大实验室暨年产30吨原料药项目的负责人,因为看好高青良好的产业配套,以及潜在的氟化学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后发优势,特别是当地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让他带着项目在此创业。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力提升我国医用氟碳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可以说,程宇豪也是高青“引进一名人才、突破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的典型代表。
其实在过去,高青人才招引上受地理位置、交通、生活配套、工资待遇等方面的限制,一度存在高青籍高校毕业生回高就业率、高校毕业生学历层次相对较低,高校毕业生的招引力度不足等问题。那为什么近年来,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创人才进入到高青的“智创圈”?
为了解决招财引智的短板,构建人才“强磁场”,高青县紧抓人才强县战略,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成立校地合作工作指挥部,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指挥长,构建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科技、教体、人社等部门协同推进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工作体系。持续优化“引育留用”人才全周期服务机制,对优秀人才和项目跟踪指导,提升人才服务产业质效。尤其从产业需求出发,实施县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常态化收集“链主”企业引才需求,定期发布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推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实施。比如山东宝乘电子有限公司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急需关键技术研发领域高层次人才,不到一周时间,县里就为他们匹配了3名博士人才,让企业在高青做大做强的信心倍增。
坚持以产引才、以才兴产,成立高青县新医药产业人才发展联盟、氟化工产业链党委,优化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加快构建产业人才集聚新局面,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高层次人才“引培难”问题,高青县特设立人才工作“一事一议”绿色通道,聚焦技术难题与重大科研攻关课题,积极搭建创新创业优质平台,绘制重点领域产业领军人才分布地图,通过举办高规格、高级别论坛峰会及人才对接交流活动,加速顶尖人才会聚,精准扶持重点领域产业领军人才与紧缺人才创新创业。
春风行动、校园招聘、跨省招人、直播带岗、送岗上门……目前,人才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2022年以来,高青县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3人、省市人才工程72人,累计争取上级支持资金3000余万元,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创新成长性企业数量攀升至53家,新质生产力对高青规上工业产值贡献率达到63%,人才发展成效居全市前列。
提供城市的“情绪价值” 打造良好人才生态圈
除了在人才招引政策上打出的“组合拳”,高青也很注重给人才提供城市的“情绪价值”。
城市的“情绪价值”是什么?是温度,是获得感与被尊重,是情感的满足和发现的乐趣。青年人才不单是城市创新的活力因素,同样也是城市体验的活力因素。
所以,在“硬道理”之外,高青也为青年人才在城市的“软着陆”创造了条件。比如打造高青特色青年聚集地,优选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老商城等交通便利位置,由政府主导、企业开发,筹备建设1—2处集“吃、住、玩、乐、购、娱”于一体的青年人才社区项目,配备咖啡厅、健身房、会议室、小吃店等特色共享空间。完善适合青年人才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夜间商业业态,扩大夜间消费规模,打造成符合年轻人消费心理的消费场景“网红打卡地”,吸引青年人才居住。
比如常态化开展青年联谊,为全县单身青年搭建一个温馨、可靠、高效的交友平台,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人社等单位联动探索打造高青青年人才婚恋服务品牌,通过组织团建、培训、交友会等活动,增进青年人才扎根高青、建设高青的信念和条件。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重视人才是一种态度,培养人才是一种责任,用好人才是一种智慧。“高青正值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多重机遇叠加期,产业、区位、营商环境等比较优势厚积薄发,迫切需要强有力的院校合作支持,提供科技、人才、智力支撑。”正如同高青县县长高原在致辞中所说,“高青将以最优的环境、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服务,搭建好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校地融合的合作示范样板,绘就多方共赢的美好未来。”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张晓宁 通讯员王克军)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