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强产业,谋突破,筑牢发展“硬支撑”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2025-05-26 10:06:34原创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推动化工产业提档晋级,建链、延链、补链,“昌邑籍”避蚊胺扬帆出海,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深耕装备制造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整合政策、人才资源,“昌邑首创”密封式压力水冷波纹管降温技术,分别比欧洲、加拿大技术路线节省成本20%和50%;探索超纤产业赛道,不断革新先进工艺,全国超90%的绒面超纤从昌邑走出……
近年来,潍坊昌邑市坚持“1243”工作思路不动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纺织印染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奋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化工产业提档升级
走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近千吨的避蚊胺摆放整齐,正“排队”运输至港口,发往世界各地。这家看似平平无奇的化工企业,却是全球重要的避蚊胺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也常年位居前列。
“公司订单持续增长,目前已排至第三季度,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此外,公司7000吨高碳酸酯、3000吨高碳醇酯的项目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将于2025年6月份正式建成试运行。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新增营收1.5亿元,利税2000万元左右。”企业总经理周小兵说。
多年以来,三力本诺遵循精准落子、细分赛道的发展逻辑,深耕窄分子量聚合物领域,将“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从最初布局芳纶聚合单体、避蚊胺、耐高温尼龙等新材料赛道,到即将拓展聚芳酯、高碳醇脂等新材料市场,三力本诺不断研发新产品,于细分领域“蓝海”中驰骋。
三力本诺的创新发展历程正是昌邑市推进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昌邑,制盐历史悠久,从春秋时代管仲相齐大兴渔盐之利算起,迄今已有二千六百余年。近年来,昌邑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产业集群为特色,积极推动化工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精细化工方向转化延伸,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一条1000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链加快建设,昔日的“齐国盐都”再次走在腾飞的路上。
“高标准规划、高安全保障、高落地实施”,昌邑聚焦园区产业链延伸方向建链延链补链。“紧紧围绕高端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瞄准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实施精准招商,瞄准意向企业,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化工上下游企业到园区安家落户。”昌邑市投资合作促进中心主任夏海涛说。
补短板、固底板、扬优势,蓄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昌邑经济开发区下营化工产业园主要有金晶大道、滨海路、鹏昊大道、李廒路等道路21条,供水管线3条,变电站2座,园区蒸汽供应企业两处,工业余热外供企业两处,已实现园内企业“双回路”供电,天然气实现现有用气企业全覆盖,污水、危废处理设施配套齐全;龙池化工产业园主干路形成“三横两纵”结构,次干路形成“三横一纵”结构,路网体系已涵盖所有企业,供热、供水、供电、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完整。
科技赋能数转智改——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
装配、测试、打包……近日,在位于饮马镇的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早已马力全开。仓库门口,一批已经完成打包的设备被码放在一边,准备发往巴西和沙特阿拉伯。
作为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企业主打产品——双壁塑料波纹管生产设备,能够与世界行业顶尖水平一较高下。据了解,企业已取得41项技术专利,制造的设备可生产内径40至2000毫米的波纹管,首创的密封式压力水冷技术为波纹管降温,分别比欧洲、加拿大技术路线节省成本20%和50%。
“2024年我们的产品还获得了利比亚客户的赞誉,这是对中云设备国际竞争力的高度认可。”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机械安装班组组长朱晓峰告诉记者。
抓好设备更新、企业培育、数字赋能等关键环节,昌邑市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激发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强盛之基、进步之魂。在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意识,助力企业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的基础上,昌邑市积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逐步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次培育格局。激活科技创新“人才引擎”,该市在健全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激活人才创新“内动力”。
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革新,滚动实施“百项技改、百企转型”。昌邑市聚焦高端化工、装备制造、纺织印染等重点产业,建立重点企业设备更新目录库。康迈机械节省人力70%以上、中云机器生产效率提高了47.8%、成泰新材料每年节约成本50万元以上、富润纺织产品一等品率提高12%。
经过多年引导、鼓励和培育,在昌邑,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行业领跑者,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
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纺织印染业开拓新赛道
走进潍坊华宝纺织有限公司印花一厂,白色布料进入自动调浆系统后,被斑斓色彩一层层叠加印染,展现出万千变化,再经过蒸化、水洗、后定型等生产流程后,从车间走向广阔天地。作为老牌纺织印染企业,华宝纺织已构建起从纺丝原材料生产到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年可生产高档纺织印染面料7亿米,年产值20亿元,产品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企业设备更新投资1亿元以上,上新了退煮漂一体机、斜台式印花机、四幅式蒸化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纺丝、加弹、织布、印花等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效率提升100%。”潍坊华宝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文涛说。
近年来,昌邑市以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为目标,着眼产品品质提升关键环节,加快自主研发步伐,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纺织印染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探索超纤产业培育新模式,拓展纺织印染新赛道。昌邑市立足区域内纺织印染业发展布局,积极探索“创新驱动、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超纤产业培育新模式,促进传统纺织产业在新动能的加持下加速蝶变。据统计,以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潍坊亿兴纺织材料有限公司等8家以超纤生产为主导的企业,绒面超纤年产3800余万米,约占全国90%市场份额,昌邑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绒面超纤生产基地。其中,凯泰超纤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涤纶定岛超细纤维纺丝技术的企业,一举打破了高端汽车内饰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生物基超纤革成功投入生产,为超纤革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适应市场新变化,昌邑市众多丝绸企业还将传统丝绸与现代创意设计相结合,生产出满足现代不同层次人群不同审美需求的丝绸产品,华晨集团打造的“青云染”品牌远销海内外,深受市场欢迎。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市纺织印染产业规模和档次实现了破茧升级,叫响了“中国棉纺城”品牌。
责任编辑: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