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为啥要“吃苦”?凉拌苦菜、绿豆汤等“土食谱”中藏着老辈人的养生智慧

山东法制报 |  2025-05-22 12:27:28 原创

陈俊如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今日(5月21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小满如期而至。这个节气的命名与北方农耕文明紧密相连:此时北方冬小麦进入灌浆期,麦粒渐趋饱满却尚未完全成熟,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从“江河满”到“麦未满”:小满时节的南北差异

不同于南方“小满江河满”的雨水丰沛,北方的“小满”更聚焦于作物生长的“小满未满”状态。农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直白地道出其中深意——若此时麦粒灌浆不足,后期可能遭遇干热风、倒伏等风险,直接影响最终收成。

北宋诗人欧阳修在《五绝・小满》中,以极简笔触勾勒出北方小满的独特画卷:“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北方小满气温显著升高,但尚未进入酷暑,夜间皓月当空的晴朗天气为小麦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光照。这种“清和入序殊无暑”的气候特征,与南方“子规声里雨如烟”形成鲜明对比。

北方小满农事忙:从田间管理到“麦黄会”的热闹

小满是北方农事的关键转折点,此时山东大地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民需重点防范干热风,通过喷施叶面肥、适时灌溉增强小麦抗逆性。“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提醒人们小麦成熟在即;“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则强调防风护麦的重要性。这些代代相传的经验,至今仍是农民安排农事的重要参考。

5月20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苏家村的麦田里,农民正弯腰拔除杂草。(新华社发 刘云杰摄)

5月20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凤凰岭村农民在果园采摘鲜杏。(新华社发 孙中喆摄)

5月20日,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范庄村,农户在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新华社发 贾海宁摄)

旧时北方的“小满会”习俗在山东亦有鲜活传承。沂水县泉庄镇的“麦黄会”堪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集市上铁匠铺的镰刀刻着“满”字纹,寓意“颗粒归仓”;农人们用新麦与陈麦进行“估产”仪式,通过麦粒间距推算收成。如今,尽管传统农具已被机械化设备替代,但集市上的戏曲表演、民俗手工艺品展销,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苦菜里的生活智慧:“小满吃苦,胜似进补”

走进小满时节的北方田野,总能看到一片片嫩绿中泛着微白的苦菜蓬勃生长——这正是古人总结的“小满三候”之一“苦菜秀”。作为应季而生的野菜,这种略带苦味的野菜既能清热解毒,又承载着“青黄不接”时的救荒记忆。如今,凉拌苦菜、苦菜麦糕仍是北方餐桌上的时令美味。

民间谚语“小满食苦,一夏不苦”道尽其中深意——既寄托着“整个夏天少辛苦”的生活期盼,也暗合养生之道:苦菜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其清热解暑的功效恰能帮助人们应对夏日暑热。另一则谚语“小满吃苦,胜似进补”更将苦菜的价值提升至食补层面,强调其营养与药用功效可媲美滋补品,成为北方人顺应时节的智慧选择。

小满养生:“清热利湿、调和阴阳”

小满时节气温攀升,人体代谢加快,养生需紧扣“清热利湿、调和阴阳”的核心。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可多摄入冬瓜、苦瓜、绿豆等清热食材——山东盛行的绿豆汤,解渴又能祛暑湿;搭配山药、芡实等健脾食物,能筑牢脾胃防线,从根本上增强身体“抗湿”能力。

运动宜选择太极拳、散步等舒缓项目,避开正午暑热,以清晨傍晚为宜,强度以微微汗出为度,既疏通经络又避免耗伤津液。作息遵循“夜卧早起”原则,保证7-8小时睡眠,午间小憩30分钟,可有效缓解疲劳、调节脏腑机能。

面对暑热易生的烦躁情绪,不妨多听音乐静心宁神。中医认为,心境平和可使气血畅达,这与节气“满而不盈”的智慧一脉相承。小满养生的精髓,正在于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记者 陈俊如)

责任编辑:陈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