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元素”成为企业“发展要素”——肥城市人民法院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工作纪实
地方法治 | 2025-05-21 17:08:37
陶朱遗韵兴商路,肥邑新篇展富图。
“商圣”范蠡(号陶朱公)隐居经商于陶(今肥城陶山),他强调诚信经商和“富而行其德”的精神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民营企业已成为肥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肥城市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上级法院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审判职能,不断完善服务企业的具体措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专业化审判,提高服务精准度
“审结1010件,调撤率达71.68%,服判息诉率94.76%,执结案件219件,为建安企业追回账款1.2亿余元……”这是肥城市人民法院建安法庭用1年多的时间交出的优异答卷。
建筑安装产业(以下简称建安产业)是肥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024年建安产业完成产值1131亿元,成为泰安首个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从业人数13万余人,外出施工领域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沙特、印尼、阿尔及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安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离不开司法的保驾护航。“感谢建安法庭的高效调解!” 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成功化解后,肥城市某通安装公司的负责人给法官打来致谢电话 “不仅为我们省去鉴定成本,还大幅缩短了诉讼时间。”
原来,山东省某通安装有限公司与肥城某塑钢公司签订施工合同书,承包塑钢公司车间施工工程,后双方因工程造价、施工质量、消防验收等问题对簿公堂,且均要求进行鉴定。吕士锋法官接案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如果启动司法鉴定,则鉴定周期长、费用高,加重双方诉累,法官便以此为突破口组织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妥善化解了矛盾纠纷。
为服务保障建安产业发展,肥城市人民法院在建安总部聚集区设立“建安法庭”,采取专业化审判,选派建工类案件审判经验丰富的干警组建审判团队,组建工程领域专家库。完善审执衔接机制,推进涉建安企业案件快调、快审、快执。数字化赋能,用好“云上”解纷,针对建安企业项目遍布各地,助力异地解纷“一次不用跑”;集聚服务效能,联合综治、住建、人社等部门,打造“巧解鲁班锁”品牌调解室,构建“一企一法官”工作机制,开展送法进企、法律培训等活动,以“小且专”法庭服务保障“大而强”产业,助力建安产业健康发展。
以多元化解纷,提供化解最优解
“前段时间,我们通过驻院仲裁调解工作室成功化解一起商事纠纷,仅用时3天。这两家公司均是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压力相对较大,因货款产生纠纷,希望快速解纷。”肥城市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人邓鹏说。
该案通过“诉裁对接” 流程迅速移交工作室,经仲裁员专业耐心的释法说理,双方握手言和并达成调解协议。该案在“法院+仲裁” 模式下圆满解决。2024年以来,仲裁调解工作室已化解涉民营企业纠纷210余件,标的额5100余万元。在肥城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不仅有“法院+仲裁”,还有“法院+公证”,已在800余份涉民营企业金融借款合同中增加“赋强公证”条款,助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多元化解纠纷,是市场所盼亦是企业所愿。肥城市人民法院主动引入金融事务纠纷人民调解中心、工商联、行业性纠纷调解室等组织参与涉企纠纷化解,先后打造了金融纠纷、劳动争议等多个特色调解平台,增强常驻调解员队伍和特邀调解员力量,不断完善诉讼、仲裁、调解相衔接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推进涉企纠纷实质性化解。2024年以来,通过诉前调解受理涉民营企业案件1150余件,调解成功430余件。
此外,肥城市人民法院还持续深化府院联动,在涉企纠纷化解、执行协作联动、破产审判等方面与政府展开深度合作。与住建、自规、税务等部门协作,妥善化解山东某新材料公司涉案资产,释放土地260余亩、厂房7.5万余平方米,盘活资产1.43亿元,推动60万吨精品冷轧改造工程项目已顺利投产,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利税2.8亿元;与肥城市发改局、工商联共同出台《关于开展“信易+”精准司法服务助力诚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去年以来促成企业执行和解430余起,并将99家企业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移除。
以优质司法供给,让企业发展更暖心
“老杨,厂房续租的事情怎么样了,还需要帮忙吗?”执行法官苏咸清拨通了肥城某小微企业负责人电话。
某机械装备公司与某村委会因租赁费用问题产生纠纷,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调查发现该公司订单量大且稳定,年纳税70万元,解决就业20余人,经营前景广阔。如果强制将公司迁出,必定造成订单合同违约、工人失业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执行法官多次组织双方沟通,最终双方同意暂续租赁合同一年,企业得以继续经营下去,双方还明确表示下一期续租时希望法院给予协助、指导。
案件不能一执了之,机械办理。要在保障原告胜诉权益能够顺利实现的前提下,审慎运用强制措施,能平等保护被诉企业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经营秩序。肥城市人民法院常态化组织开展涉民营企业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民营企业为申请人的执行案1199件,执行到位金额5.80亿元,让民营企业胜诉权益得以实现;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市场前景较好、生产经营正常的被执行企业,原则上采取活封、活扣、执行和解等柔性执行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的影响。
“如果遇到经营上的法律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现场给予解答。”肥城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梁忠带队走访山东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地察看企业发展情况。
肥城市人民法院落实优化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建立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通过微信“屏对屏”、走访“面对面”等方式,针对增强合同意识、完善劳动人事制度等法律需求,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进企业”活动30余次,累计联络走访企业130余人次,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150余件,有力推动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我们将立足辖区发展特色,充分发挥好司法审判职能,细致做实每一项举措、每一次问需、每一步办案,助力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让‘法治元素’成为企业‘发展要素’,促进民营经济活力充分迸发。”梁忠表示。(通讯员 王海广)
责任编辑:李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