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AMC参与城投化债策略探讨

国资智库 |  2025-05-29 15:06:13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城投公司债务压力凸显,逾期违约现象频发。作为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凭借其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或将成为城投债务风险化解的关键参与者。本文系统梳理地方AMC参与城投化债业务模式,剖析当前实践中的核心痛点并提出优化策略建议,以期为探索市场化、可持续化债路径提供参考。

地方AMC参与城投化债的实践路径

债务重组:优化偿债条件与期限结构。地方AMC通过收购到期债权并重新协商还款条件,实现债务期限延长与利率下调。内蒙古金融资产代地方国企向金融机构偿还到期债务,而后相关国企根据重组协议向内蒙古金资还款,截至2023年末累计收购地方国企债权53.79亿元。陕西金融资产对出现短期流动性问题的城投公司通过采取清收处置、债务重组等方式处置非金融不良债权,截至2023年末累计收购非金融不良资产103.37亿元,债权处置周期通常为1—3年。上述模式以市场化手段替代传统行政化展期,既降低企业即期偿债压力,又通过协议约束提升债务履约刚性。

流动性支持:创新应用融资支持工具。地方AMC通过设立债务化解基金、应急周转金等方式,为面临流动性危机的城投平台提供短期资金支持。例如,湖南省财信资产于2019年发起设立规模达100亿元的省级债务风险化解基金,截至2022年末累计投放超130亿元短期资金;四川发展资产联合多方资本成立政府债务置换基金,总规模达50.05亿元。此类基金以市场化原则运作,通过过桥贷款缓解平台短期偿债压力,同时避免新增隐性债务。

股权化债:调整资本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发股还债、以股抵债、收债转股等债转股模式,将城投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原来的债务债权关系转变为地方AMC与城投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债转股后城投公司财务杠杆和偿债压力有望降低,待企业度过困难期或经营好转时再通过股权转让、公司回购、其他股东增持、上市等方式实现退出。地方AMC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方式进行债务化解的企业大多为能源、煤炭、电力等国有企业,例如陕西金融资产已与陕煤集团等陕西省属国企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安徽建工连续6次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偿付到期债务,前后引入股权注资金额合计为55亿元。

资产盘活:赋能推动价值重塑与效益提升。由地方AMC单独或引入产业投资人,运用兼并重组、破产重整、过桥融资、阶段性持股等方式,对问题机构的资金、资产、资本等要素进行实质性重组,重构新的生产及管理模式,以提升资产价值、恢复生产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内蒙古金融资产通过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夹层投资,提升存量资产流动性。重庆渝康服务重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任务,引进华润产业资源参与资产盘活,实现存量变现支撑增量。当前,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推进,地方AMC正积极探索盘活国有企业低效、无效资产。

地方AMC参与城投化债的挑战与风险

资产质量分化与盘活效率不足。在城投平台存量资产里,公益性资产例如市政公园、开放式文化广场等占比较高。由于缺乏可行的商业运营模式,公益性资产基本无法在市场上交易变现。产业园项目往往由于定位模糊,未能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加上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生产需求,导致招商极为困难,实际入驻率较低,运营收益远低于预期。城投公司不良债权大多集中于经济落后区域,在当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大背景下,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导致存量资产变现能力被严重削弱。部分城投公司即便经历债务重组,可由于自身经营改善乏力,盈利模式单一,依然面临再度违约的风险。

债权债务嵌套与资产处置受限。城投公司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债务化解涉及当地政府、债权人、城投平台等参与主体。债权人不仅涵盖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还包括众多上下游供应商。城投企业之间频繁的互保行为,使得一家城投出现风险,便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担保圈内连锁反应。部分城投资产因历史遗留问题,产权证明文件缺失、土地权属争议等情况突出,产权关系模糊不清。资产处置时,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国有资产流失的舆论漩涡,致使常规的转让债权、委外催收、破产清算等方式难以施展,严重加大了处置难度。

内控约束与期限错配。监管层近年来对地方AMC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主业经营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如在风险控制指标上,要求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合理区间。城投化债项目处置周期长,一般需3—5年甚至更久,前期为收购债权、投入盘活资金,现金流出巨大,而资金回收却极为缓慢,这与地方AMC偏好的1—2年短期投资项目差异明显,导致能够实际落地的项目数量有限。

地方AMC参与城投债务化解的相关建议

政策赋能: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和适配考核激励。建议进一步明确地方AMC化债业务的政策性定位,加大专项化债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适度降低收益率考核标准。地方AMC的业务特征决定其需要高杠杆举债经营,叠加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融资平台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较长、收益偏低,化债中易出现资产与负债期限错配的情况,有必要给予低成本长周期资金支持。同时,可综合考虑地方AMC的资金成本、化解债务类型等,设置合理的收益率考核标准,相较市场化业务的收益率水平适度调降,以提升AMC参与化债的积极性。

化债思路:统筹存量资产盘活与增量价值创造。受限于自身资本体量,地方AMC难以对城投提供大量的直接流动性支持,债务置换空间有限,需更多以资产管理人角色提供资产运营、处置、盘活,不能仅局限于“做减法”进行资产处置和清算,而更要注重“做加法”完善增量管理,将重点放在改善标的公司经营效率、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资产价值上,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风控管理:完善交易结构设计和投资偏好标准。AMC化债不仅要能“进得去”(介入方式),更要能“守得住”(风控设计),注重强化风险防控和隔离,例如对综合评价结果欠佳的区域城投可增设SPV控制股权模式,从而有效实现风险隔离并根据各类重组的不同业务特点设计好退出通道,以实现项目的稳健运作和高效退出。地方AMC要在各环节注重防范新增隐债风险,标的项目债权债务关系清晰,化债方案需切实可行,项目要具备财务可持续性并合理设定化债业务收益标准。

地方AMC参与城投化债需平衡市场化原则与政策性目标,既要避免“运动式化债”催生道德风险,也要通过机制创新提升处置效能。未来,地方AMC应强化与地方政府、产业资本的协同,探索“短期纾困-中期重组-长期造血”的全周期化债模式,为防范城投债务风险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在经济增速放缓、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景气度偏低的背景下,地方AMC自身资产规模有限、经营承压,其参与地方化债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大范围推开仍有难度,不是增量化债政策的最优选择,但可作为“一揽子化债”增量政策的储备选项。

(作者:陈翔;单位:山东金融资产)

责任编辑:姜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