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财经|频遭重罚,淄博上市企业ST联创到底怎么了?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5-05-18 14:06:31
多次财务造假,频遭监管处罚,淄博这家上市企业到底怎么了?
5月15日,山东联创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联创)公告称,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造假收到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被责令改正并罚款60万元,时任董事长李洪国被实施5年证券市场禁入。
这是继2025年3月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后,这家淄博本土上市公司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事实上,此次处罚缘起于2017年一场跨界并购。
ST联创2015年启动“化工+互联网”双主业战略,通过高溢价收购上海新合、上海激创、上海麟动等数字营销公司,快速切入互联网广告领域。
2017年,ST联创进一步以13亿元现金收购上海鏊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承诺2017-2019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75亿元。然而,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鏊投通过借用体外资金、购买虚假业绩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导致ST联创《交易报告书》存在虚假记载。
山东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司法判决披露,上海鏊投原管理团队在并购前后持续造假,甚至在2018年完成剩余49.9%股权收购后仍未收手,致使ST联创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半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2019年半年度报告连续失真。
其中,ST联创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半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2019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9565.14万元、25204.75万元、58219.98万元、7510.65万元,占ST联创当期对外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6%、15.92%、16.17%、4.43%;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4691.26万元、12768.72万元、23520.63万元、3071.25万元,占ST联创当期对外披露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0.00%、83.47%、12.66%、28.68%。
这一造假行为导致ST联创多份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并最终引发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ST)、股价暴跌、投资者集体诉讼等连锁反应。
2019年,上海鏊投实际亏损暴露,ST联创被迫计提商誉减值17亿元,当年净利润巨亏19.6亿元,净资产转负。ST联创自2020年起出售互联网板块资产以剥离数字业务,截至2021年11月,ST联创将上述4家公司完成全部剥离,彻底退出数字营销领域。四次跨界并购形成32.7亿元商誉,占总资产比例超50%,为后续财务危机埋下隐患。
此外,投资者集体诉讼同步推进,济南中院已受理多起索赔案件,律师团队表示,在2018年4月14日至2022年11月21日期间买入股票的投资者,目前仍可发起索赔。
值得注意的是,实控人李洪国在2016-2019年间通过减持套现超7.6亿元,甚至在监管调查期间违规减持,进一步激化投资者矛盾。
此后,ST联创聚焦氟化工与新能源赛道。2021年起,公司剥离全部互联网业务,依托聚氨酯产业链优势,构建从基础原料R142b、含氟制冷剂HFCs到高端聚合物PVDF的完整氟化工链条。2024年氟化工板块贡献营收占比超80%,毛利率提升至18.7%,成为业绩核心引擎。
在新能源领域,ST联创锂电级PVDF产品通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客户认证,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超50%,市占率跃居行业前五。2024年氟化工板块贡献营收占比超80%,毛利率提升至18.7%,标志着战略转型基本完成。
尽管业务转型成效显著,ST联创仍需直面财务造假案的爆发引发的历史遗留问题。
2025年3月25日,ST联创复牌后首个交易日,封死20%跌停板,当日报收4.68元,较2021年高点29.9元跌幅超85%。截至5月16日收盘,公司市值46.3亿元。
海岱财经了解到,ST联创于2025年3月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公司需在2026年3月前完成财务追溯调整并通过监管审核方可申请摘帽。
5月16日,海岱财经来到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的ST联创子公司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门口停放了多辆私家车,不时有叉车、卡车等车辆进出厂区,也不时有工人进出,这家企业并无异常迹象。
据了解,该子公司年产8000吨PVDF项目二期生产线(产能5000吨/年)已按既定计划完成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试生产方案及装置试生产条件经专家评审通过,已具备试生产条件。
5月16日,海岱财经通过电话联系ST联创,公司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正严格依照相关规则要求,推进财务报表的重整工作。此前涉及公司相关事宜已妥善处置,对公司经营不会造成影响。现阶段公司经营状况稳定,业务运转正常,宁德时代等行业头部企业仍为公司核心客户。
从传统化工跨界互联网的“资本狂欢”,到财务造假的“暴雷阵痛”,再到实控人多次坚持,淄博这家上市企业不断追逐资本的“风口”,但是一直处于争议之中。
而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聚焦主业、专注自身优势,或许才是长远的发展之道。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寇文奇
责任编辑:曲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