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向未来:展览“新”起来,展品“活”起来

文化观察 |  2025-05-18 14:40:44 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张九龙  宫小昀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博物馆不只是历史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也是主动塑造可持续包容性社会的参与者。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近年来,山东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全省设立备案各级各类博物馆839家,2024年全省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000余个,全年接待观众超过9000万人次。山东各地博物馆持续上新,正在积极拥抱未来。

馆际合作加深,展览越发丰富

国际博物馆日所在的这个周末,青州博物馆游人如织。5月18日上午,青州博物馆入口处不断有游客排队入馆。“一到假期门票就很抢手,我是提前几天预约到的。”来自潍坊的李先生说。

2008年,青州博物馆成为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新馆于2023年5月开放后,青州博物馆从“文物仓库”转型为集展览、研学、餐饮、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馆内运营近30个服务项目,不仅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还通过配套的休闲消费场景提升体验感。某短视频平台显示,青州博物馆成为潍坊市展览人气榜第一名,并带动当地酒店等文旅订单显著增长。

除了状元卷、龙兴寺造像、“宜子孙”玉璧三大镇馆之宝持续“圈粉”外,该馆今年4月起推出的“吉金光华——鲁川渝云贵桂青铜文化臻萃展”,同样备受关注。展览中不仅可以看到海岱地区商代具有代表性的青州苏埠屯墓葬等文物,还可以看到来自金沙遗址为代表的一些西南地区文物。“在山东能看到三星堆文物,机会难得。孩子很喜欢这些有趣的文物,尤其是看到铜面具,不停地提问题。”来自淄博的游客苑女士带着9岁的儿子专程来看展。

据了解,该展览由青州博物馆与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主办,6地18家博物馆协办。青州博物馆馆长曾磊表示,通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打破地域界限,整合资源,协同探究文明源起,让广大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中华文明风貌,加深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巨野县博物馆与安阳金石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人间四月朝富贵邺城微笑拜凤凰——北朝邺城陶俑艺术特展”,则成为当地中小学研学的生动教材。展览展出了邺城遗址出土的陶俑精品约100件,汇聚了众多珍贵陶俑,种类丰富,涵盖北朝仪仗俑、姿态各异的女俑以及见证丝路交流的胡人俑与骆驼俑等,让年轻学子触摸到多元交融时代的历史脉搏。

近年来,巨野县博物馆积极探索与国内知名博物馆联合策展新模式,推出了“片刻千秋——甲骨文图片展览”“中国历史百年课本展”“相州窑瓷器精品展”等特色展览,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潍坊市与世界面具文化艺术联盟联合举办“世界面具文化艺术展”,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衡水市博物馆联合主办“大汉儒宗——董仲舒儒学文化专题展”,临沂市博物馆、临洮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洮水·陶魂——临洮史前彩陶文化特展”……在山东,这种联合办展和交流展览的形式,正越来越多。

其实,馆际合作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让文物“走出去”“活起来”的必由之路。“建立常态化的展览交流机制,通过联合策展等方式,持续挖掘文物内涵与价值,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威海市博物馆馆长邵毅说。

过去几年,山东不断加强博物馆资源创新转化,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纳入旅游线路,促进了文物和旅游相互赋能。为提升博物馆传播力和影响力,山东积极推动博物馆之间协同合作,丰富内容体验,全面提升和体现博物馆的集聚效应与价值,形成“点、线、网”空间分布,搭建新型文化传播矩阵。

科技加创意,文化可触可感

位于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青岛电影博物馆,以国际化、时尚化视角,展示着电影工业化的历史脉络。该馆采用数字化、多样化的展陈形式,升级声光电,放大未来感,利用VR、动作捕捉、裸眼3D、全息影像等前沿科技,加上不同年代的实物珍藏品,使电影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除主题展陈,馆内还设有各类“复古”与现代感交织的特色项目,丰富交互体验。游客可在夜间走入博物馆,搭帐篷、体验夜宿活动。胶片电影放映机研学项目,则让孩子们化身胶片时代放映员,体验胶片倒片、放映机上手和手摇放映等环节,很受小朋友欢迎。

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引入新技术,让参观者更容易理解古代文明。AR智能机器人不停游走,为游客趣味讲解文物历史,成为大汶口遗址博物馆的一景。据大汶口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助理付秀丽介绍,智能机器人内置近百个问题,可随时回答游客问题,“五一”假期忙到不可开交,深受游客喜爱。

智能交互展柜里,通过三维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示着镇馆之宝——八角星纹彩陶豆。在MR虚拟考古体验区,游客戴上MR设备即可“穿越”回远古遗址,身临其境体验考古发掘过程。这些跨越时空的“黑科技”,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截至5月14日,大汶口遗址博物馆今年已接待游客46278人次,同比增长16.36%。

如今,越来越多博物馆选择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公众教育。5月1日起试运行的济南开埠博物馆,聚焦济南“开埠与开放”的历史,除了有历史地图、文档、报刊、界碑以及大量影像资料等,还通过复原商埠街景街貌、生活业态,打造多元交互沉浸式体验空间。整个场馆年代感浓郁,富有审美意趣。

该馆推出了以济南开埠为背景的实景解谜游戏《经纬谜局》,玩家可以化身1915年济南商埠区警员调查案件,与博物馆实景联动。该游戏可全程在手机上操作,线下提供道具包,跟随剧情探秘,并串联济南各家老字号商铺。据该剧本游主创李玉皓介绍,游客反馈该游戏有一定难度,但根据提示可以通关。5月2日,抢先版200本已全部售完,游客反响良好。

对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认为,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变化,让全球博物馆行业面临各种新挑战,同时也为博物馆带来新机遇,激发新思考。曾经看似“保守”“传统”的博物馆,正在成为拥抱理念和技术创新变革的先驱者。

展望未来,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应更好地与时代同频共振。在5月12日举行的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馆要坚守初心,坚持博物馆的公益属性,确保博物馆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的使命宗旨不变,确保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宗旨不变。同时,也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采取扩大供给,优化服务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展览“新”起来,展品“活”起来。博物馆正深切地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这里的文化盛宴独具魅力,精彩不断。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宫小昀)

责任编辑:张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