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舆 | 上级官僚主义“逼”出基层形式主义,怎么破?

捞舆 |  2025-05-17 08:00:00 原创

刘帅来源:大众新闻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基层有些形式主义,是上级官僚主义‘逼’出来的”,近日,某地一位领导干部在检查指导基层服务工作时说的一句话,引发热议。

这一说法,不是没来由的。前不久,引爆舆论的三河市禁用“红黑蓝”三色一事,就是其中一个。当地领导干部的盲目决策,让蜜雪冰城变成“绿雪冰城”,让医院红十字标识刷成绿色,上演了一出现实荒诞剧。再梳理近年来中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和网上爆出的相关事件,也会发现,不少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根子却在上面。

官僚主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从现实来看,引发基层形式主义的上级官僚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作秀。有的领导干部急于出政绩,大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让基层经常做无用功。

比如,河南一县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要求基层定期清理本地区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路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结果路边沿线村庄内还是脏乱差。

黑龙江一市为了在“点赞中国城”活动有好的表现,给各单位摊派点赞任务,有的社区甚至被要求每天完成500个点赞,指尖上的“叫好”,非但没有迎来口碑,反而遭到了批评。二是甩锅。有的领导干部害怕出事担责,为了事后不被牵连,事先通过各种形式把各种责任转嫁给基层,加重基层负担,迫使基层用形式主义应对。

啥事都要开会发文让基层干部去落实;啥工作都要与基层签订责任状;督查检查去了又去,却重“痕迹”不重“实绩”……上级看似“作为”的种种动作,只是为了证明“职责我尽了,出事与我无关”。而本就负荷超载的基层,无奈之下只能以“假动作”应付不合常理的要求。

三是推活。有的上级为了自己省心省力,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把分内事推给基层,这样一来,基层虽不敢说“不”,但心生怨气,往往会选择敷衍了事,走过场。

比如,有的上级习惯性让下级拿个初稿,把本该自己主笔的稿子,让基层代笔。时间一久,基层就会灌水,一篇篇成稿成为大家心知肚明的废话文章。再比如,有的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将假药制售监管任务,安排给没有药品鉴定能力的乡镇,乡镇只能装模作样,应付了事。

四是蛮干。有的领导干部拍脑袋作决策,拿出来的方案举措形式大于内容,脱离实际,让基层跟着瞎折腾。

西部一地开发的一款老人助餐服务App,因定位不清、操作复杂,成为摆设,白白耗费基层大量精力和时间;福建一县罔顾实际,在水土保持核心区大搞“挖山造田”,部分新造田块不仅耕种困难、缺水抛荒,还影响水土流失治理,基层跟着受两波苦,既要“硬造田”,又要回头整改。

可见,尽管上级的官僚作派与风格各不相同,但都有可能加重基层负担,诱发基层形式主义。这些问题,该怎么破?

根子在上级官僚主义,破题自然就要向上聚焦、从上着力。倘若把基层形式主义的发生归咎于基层,对上级官僚主义不闻不问、不动不改,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作风建设也难以触及本质。

从上破题,首先要拧紧上级的思想“总开关”。官僚主义产生背后,是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偏差、党性不强。有的是私心重,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小九九,小算盘打得啪啪响,不是为名,就是为了利;有的是自我膨胀、刚愎自用,既深入不了实际,也听不得意见。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拧紧思想发条,自觉抵制官僚主义。

也要看到,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问题及时处理,对涉事人员及时惩处,多一些猛击一掌的警醒,方能有效遏制官僚主义。近年来,各级纪委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及时查处和通报,既赢得了喝彩,也无形中给广大党员干部念上了紧箍咒,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从上破题,关键要形成制度化约束。去年,中央出台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将“减负”上升为制度铁规,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加重基层负担的突出问题,作出一系列禁止性、限制性规定,给一些“上级”划定了红线,有效落地,就能很好避免一些基层形式主义的发生。当然,从更深层次看,基层职责边界不清、权责不一致、责能不匹配等问题,也给了上级任性用权的空间。这种事关财权事权的深层次改革,必须按照党中央统一安排部署,从顶层设计与一体统筹上下功夫,以更好界定上下级之间权责边界。在明确权责利基础上,推动更多资源、权力下沉,让基层统得了资源、办得成事,上级自然就少了任性的机会。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反“四风”,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破除“上级官僚主义‘逼’出基层形式主义”的怪圈,更应以这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在思想上进一步正本清源,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上下联手、问题共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基层党员干部腾出更多精力专心干工作、谋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刘帅)

责任编辑:任宇波 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