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福现象”到千亿集群:滨州民营经济进阶之路
滨州经济 | 2025-05-16 09:23:02
通讯员 解晓龙 蒲怡瑄 夏梦雪 报道来源:品质滨州客户端
今年以来,从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到4月30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并将于5月20日起正式施行,一系列举措传递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为全国各地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注入强心剂。
从“兴福现象”到“滨州现象”
回看滨州民营经济的崛起,是一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奋斗史。
去年10月,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暨“兴福现象”30周年座谈会在滨州博兴召开。为何是滨州博兴?

20世纪80年代初,地处鲁北平原的兴福镇还是博兴县出了名的贫困乡镇,资源匮乏、产业空白。以农民王志华为代表的第一批创业者,从走街串巷修补蒸笼的手艺起步,逐步转向铝制厨具的生产制造,就此点燃了民营经济的星星之火。令人惊叹的是,在既无区位优势又缺政策扶持的条件下,这个农业乡镇,硬是闯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特色发展之路——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镇经济连续多年保持6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短短几年间创造的经济增量就超过了前十年的总和。1993年底,仅3.3万人的兴福镇突然涌现出100多个百万元户,成为轰动一时的致富典型,其生产的厨具产品不仅占据了全国70%的成套厨房设备市场份额,更远销海外市场,书写了"穷乡僻壤"变身"厨具之都"的创业传奇。
后来,这种经济现象被称为“兴福现象”。
“兴福现象”是滨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也点燃了滨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
在“兴福现象”的引领下,滨州企业家们挑起了滨州发展大梁,汇聚成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滨州现象”。
截至目前,全市民营市场主体46.82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97%。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企业500强”4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7家,营收总额8564亿元,数量、营收总额均列全省第2位;“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9家,营收总额8890亿元,数量、营收总额分别列全省第3位、第2位。

魏桥集团从最初一家小型油棉加工厂,经过40年的发展,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连续14年领跑山东民企,成为领头羊。
不仅如此,京博控股、中裕集团、创新金属、渤海实业、愉悦家纺、三岳化工……一个个响亮的品牌,创建于滨州,立足于滨州,回馈于滨州。
如今,滨州市已形成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2024年营收入达1.27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位居全省第一,民营经济贡献了超九成的企业数量、经济总量和劳动就业。
科技引领 民营企业立标杆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滨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滨州市比重超过90%,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表现突出的民营企业,凭借在各自领域的突破性成就,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作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之一,魏桥创业集团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铝业领域,魏桥集团轻量化研究院推出的铝合金新材料系列,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使汽车车身的重量减轻20%至40%,并带动碳排放降低10%以上,极大提升新能源车辆的续航能力。

京博控股集团则以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为创新主战场,其自主研发的茚虫威原药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成功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并通过绿色工艺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零排放”目标。

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深耕粮食加工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的“三产融合”体系,将小麦加工成600余种产品,并利用麸皮生产膳食纤维、酒精等副产品,实现资源利用率达99%以上,每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其首创的“中裕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典型案例,带动20万农户增收,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经济。
目前,滨州市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963家。拥有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2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4家、市级291家。拥有市级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93家,其中省级81家,市级312家。滨州民营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成就企业家梦想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哪里“阳光雨露”充足,哪里民营经济就活跃。
滨州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原则,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成就企业家”,这在滨州由来已久。
2019年,滨州市将每单月的第三个周五设为“滨州企业日”,同时印发《滨州市优秀企业家表扬鼓励办法》,召开企业家大会,设立“金银铜狮”奖表彰优秀企业家,让尊重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激励广大企业家心无旁骛做主业、坚定信心谋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滨州还在全省率先设立优秀企业旗帜广场,从2019年设立之初的79面,到去年的136面,进一步增强企业家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
近年来,滨州市聚力打造“滨周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积极创建“无押金城市”“无证明城市”,在全国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模式,最大程度解决审批事项之间互为前置、条件交叉等问题,最多可做到“26证联发”,为滨州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夏木阴阴,处处焕发着昂扬的生机。滨州民营企业也如同盛夏里的繁枝,在政策的甘霖与市场的热土中茁壮成长,用创新的年轮续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夏日华章。
责任编辑:邵一娟
责任编辑:邵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