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科正少年|学生逐梦、职场进阶 西临梦想家学院三种教学模式解锁职教新思路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2025-05-16 08:38:00原创

大众网记者 王艳彩 临沂报道

走进西临梦想家学院的课堂,没有刻板的照本宣科,而是学生主导的“翻转课堂”,模拟公司里,市场部与销售部的 “头脑风暴” 此起彼伏。这个充满活力的学院,自2024年成立起,就以三种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掀起了一阵“创新旋风”。在这里,不管你是怀揣梦想的学生,还是想不断“升级”的企业家和在职员工,都能找到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成长路径。

西临梦想家学院由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和上海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全面引入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导向型、融合式教育”的理念,立足产业与未来需求,致力于探索赋能学生终身成长的教育路径。目前,学院构建起兴趣驱动型创新人才培养、职业导向型人才培养、在职可持续性提升培养三种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为不同需求的群体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

“兴趣驱动型模式突破学历与学制限制,面向全国滚动招生,高中生、大学生及社会人士均可报名。”西临梦想家学院副院长刘琪介绍,学院依托强大的专家导师团队,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通过平台化与工作室化教学,助力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目前,该模式已启动首批招生,一名高二学生和两名创业者成功入选。

对于在校且未明确兴趣方向的学生,学院推出职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届120多名学生从2024级5000多名新生中遴选产生。学院打破传统专业限制,整合工科和商科两大知识体系,采用项目化教学和 “研究导向型” 学习方式,深入产业一线调研,精准提取真实岗位所需技术能力,反向设计课程,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创新考核方式,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跨学科综合考评机制。目前,学院已与临工智科、华星工程机械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学生可定期入企实践。

在这种创新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们收获满满。“刚入校时,看到西临梦想家学院的宣讲,感觉充满创新活力与实践机会,便选择了转专业。”高紫萍是学院首届商科专业的学生,她告诉大众网记者,在这里,项目化教学以学期为单位划分周期,上学期 1 - 8 周,她和同学们投入小商品供应链项目,接下来她们还将参与木业产业项目。在项目实践中,学院创新性成立真实公司,下设市场部、销售部、供应链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等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运作。市场部调研客户喜好后反馈给销售部,销售部提出产品需求,供应链部据此进货,整个流程和真实企业运作一样。在小商品供应链项目里,团队成员不断磨合调整,逐步找到最佳协作模式。短短8周时间,他们就完成了从市场调研、选品采购到仓储销售的全链条操作。

除了项目实践,在西临梦想家学院,教学模式也颇具特色。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这里的课堂被称为“翻转课堂”,由学生轮流担任课堂主持人,组织课程、表达想法,老师则全程参与指导,提出修改和提升建议。课堂以“专业知识 + 实践 + 复盘”的模式开展,前期学习专业知识,随后进行实践,最后进行总结反思。“这种方式没有标准答案的束缚,能充分锻炼我们的综合思维。”高紫萍说。

在AI时代,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趋势。刘琪介绍,自去年9月起,学院针对企业家和在职员工推出在职可持续性提升培养模式,与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西临产业家高级研修项目,目前已进行到第二期。第一期研修班聚焦临沂商贸物流、智能制造两大重点产业,15 名企业家参与培训后,在产业认知、资源对接和转型方向上均有显著提升。第二期研修班已纳入市委组织部培训计划,23名学员已正式开班。“我们计划通过 3至 5 年时间,培养不少于 100 名数智化领军人才和产业家,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培育贡献力量。”刘琪说。

学院的成功离不开合作企业的深度参与。作为合作企业代表,山东华丰集团华丰商学院副院长张文杰介绍,华丰集团深度参与西临梦想家学院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选拔学生时,凭借行业视角精准判断潜力;在商业实践领域,开放华丰服装城、商贸城等市场作为实地考察基地,以选品、采购、调研等实战项目为载体,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高效转化为市场运营能力;产教融合层面,引入自主开发的职业素养课程,为学生完成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变提供专业指导,并通过多次参与学校举办的产教融合专题会议,切实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此外,双方还借助企业参观、座谈交流,以及华丰集团・西临梦想家学院第一届摄影大赛、市场经理管理成果分享会等活动,不断深化校企文化互动,成功构建起“教学——实践——就业”的完整闭环。

在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建校五周年之际,基于多年产教融合实践经验,张文杰还向大众网记者透露了下一步华丰集团与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共同合作努力的方向。在业务实战方向,建议增设商贸物流、数字电商等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将市场商文旅设计改造、新零售终端模式化运营等企业真实项目纳入调研课题,有效缩短学生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差距;在职业发展规划方面,期望学院加强与行业互动,通过定期举办职业指导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分享成长经历与职业规划经验,帮助学生明晰职业方向,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激发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技术创新领域,倡导学生依托 AI 开展创新设计与开发,建议学院引入更多 AI 相关课程与工具,并通过举办 AI 项目竞赛,助力学生深入掌握前沿技术,拓展学术探索与职业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