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信阳镇“花园”村探秘:千年古城遗址蕴藏的盐业文明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刘蕊蕊   2025-05-15 10:41:58

大众网记者 杨倩倩 通讯员 李丹杰 滨州报道

在鲁北平原的无棣县,有一片被历史厚爱的土地——信阳镇。这里不仅有“冀鲁枢纽”“齐燕要塞”的美誉,更藏着一座见证千年海盐文明的古城遗址。在信阳古城故址西侧、德惠新河东侧,7个带着“花园”后缀的村庄(西王家花园、东王家花园、闫家花园、牛家花园(1912年改今名城角村)、李家花园、齐家花园、姬家花园),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起了一段关于“保顺军城”的传奇过往。

“花园”之名,保顺军城遗址上的活化石

七家“花园”村名的由来,与一座名为“保顺军城”的遗址密不可分。五代后周末,保顺军在今无棣县信阳镇城角村西、阎家花园村南建保顺军城。这里曾是五代后周至元代无棣县的政治、军事中心。北宋中后期,无棣县城迁至保顺军城内,使其成为无棣县第二座县城。

保顺军城建城有400余年的历史,历时231年,历宋、金、元三个朝代。元末战火中,古城湮灭。在花园故址附近成立村庄,以姓氏和“花园”为名,将历史的印记融入村名之中,沿用至今。

1994年版《无棣县志》之《建置·村庄·信阳乡》载:

“西王家花园,1404年(明永乐二年),王姓自京师文安县迁来,立村旧无棣县城内的一花园故址附近,取名王家花园。1736年(清乾隆元年),王姓兄弟6人迁出另立东王家花园之后,该村亦冠以方位更今名西王。”

“东王家花园,1736年(清乾隆元年),王姓从王家花园迁出立村,以方位取村名东王。”

“闫家花园,1404年(明永乐二年),闫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旧无棣县城内一花园故址,取‘花园’二字,冠以姓氏为村名。”

“牛家花园,1404年(明永乐二年),牛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旧无棣县城内一花园附近,取村名牛家花园。后因该村位于旧无棣城的东北角,1912年改今名城角。”

“李家花园,1404年(明永乐二年),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以该姓有一木匠,技术高超,远近知名,取村名为李木匠。1912年从相关村名改今名。”

“齐家花园,明初,齐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子旧无棣县城花园故址,取‘花园’二字冠以姓氏命村名。”

“姬家花园,明初,姬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于旧无棣县城花园故址,取‘花园’二字冠以姓氏命村名。”

保顺军城之谜,盐业催生的千年重镇

保顺军城地处冀鲁交界,素有“齐燕要塞”之称。其东靠渤海,西接碣石山,南连棣州、滨州,水陆交通便利。宋代地理著作《太平寰宇记》描述其“东南至滨州一百里,西北至沧州一百七十里”,是连接河北与山东的枢纽。

保顺军城的故事,要从“军”这一特殊行政区划说起。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朝廷在无棣县东南二十里(今信阳镇城角村一带)设立“保顺军”,其行政级别相当于“下州”,直接管辖无棣县。

无棣为何在此设“军”?答案藏在渤海之滨的地理优势中:这里滩涂广阔、卤水资源丰富,自西周起便是“渔盐之区”,到宋代已成为北方重要的海盐产地,元代永利盐场曾辐射秦口河两岸,盐产量居山东前列,使得无棣盐业历千年不衰。设立保顺军,正是为了守护这一“国家经济命脉”,管理制盐居民、规范食盐产销、打击私盐贩卖。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永利盐场这一古老产业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回响,古城遗址的文化价值

如今,保顺军城仅存城角村南的夯土残垣和零星瓦砾,但七个“花园”村庄仍默默守护着这段历史。2010年版《无棣县志》之《建置区划·建置沿革》中,对保顺军城有详细记载。

如今的城角遗址曾是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为一体的历史遗迹的重要见证。2011年7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17日,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月18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老人常说:“我们的田垄下埋着整座城。”尽管保顺军城已湮没于时光,但其遗址和文献记载为研究古代盐业及城市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但那些带着岁月温度的村名、典籍中的寥寥记载,正以最朴素的方式,向世人讲述着一段关于生存智慧、经济命脉与城市兴衰的历史故事。

责任编辑:刘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