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淄博文化书院共建之道⑧ | 临淄:“齐乐融融”激活社区文化书院“共治密码”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2025-05-14 10:57:01原创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是推动文化惠民利民、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淄博市以建设开放共享社区文化书院为抓手,在创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渠道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创新实践为基层输送优质文化资源开辟出新路径。即日起,大众网联合淄博市文明办推出“解码淄博文化书院共建之道”系列报道。
大众网记者 李兆滨 通讯员 范伟 徐波 淄博报道
临淄区淄江社区文化书院内,59岁的王美香正带领少儿诵读《论语》,稚嫩的童声与千年齐韵交织。淄江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辛鑫介绍,社区文化书院目前开设了书法、国画、乐器、舞蹈、声乐等40余门课程,每天来社区学习和活动的居民有400人左右……这是临淄区以社区文化书院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创新的真实写照。
作为齐文化发源地,临淄区紧扣“变革、创新、开放、务实、包容”的齐文化精神,创新打造“齐乐融融”文化社区品牌,将社区文化书院建设为集“齐有爱”“齐养德”“齐育美”“齐健康”“齐劳动”于一体的治理枢纽,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融合共生的新路径。
机制破局:齐文化基因注入书院血脉
以“文化书院+”模式,将齐文化精髓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这是临淄区筑牢文化社区“有爱”之魂的独特机制。以“齐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特色,建立齐有爱体验中心与齐文化生活体验馆,开设齐服汉礼、齐悦茶香、齐《韶》善美、齐医传承、齐愈五音等传统文化课程,设立固定活动日,由专业的文化志愿者领办项目,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将齐文化知识、美学教育、中医养生、茶文化研习、心理健康疏导等融入居民现代生活。
继承齐地先民的思想精髓,临淄区充分挖掘诸子文化资源,办好“一齐学”大众夜校。“青年夜校”“女子夜校”“稷下读书学社”等大众夜校,实现白天上班、晚上“充电”。“青年夜校”每周开课20余门,另有中医养生、读书会、茶文化等免费公益课程2-3节。稷下读书学社社长王美香,是淄江社区居民、退休老干部,她带头组建了一支由齐文化博物院、临淄区文物局等20余人构成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每周三晚上开讲,通过讲述齐都故城、文化名人等十多个系列专题,让居民更加了解历史、热爱家乡。目前,已开设184期,听课受众达2万余人次。
为了让孩子们在古韵中成长,王美香又领办了“少儿经典诵读班”。“开发《同蒙梯行》少儿教材,将《三字经》《孝经》等经典与齐文化创新故事结合,培育300余名“文化小使者”。社区还孵化出“常慧心理教育”“言霞爱心公社”等40余个公益项目,年均服务超10万人次。
五社联动:构建文化能人服务队伍
临淄区实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服务机制,凝聚青年志愿者、退休职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统文化志愿者、普法专员等力量,开展公益文化活动、调解矛盾纠纷、扶贫助老帮困等活动,实行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难题共解。
社区文化书院由社区党总支书记牵头负责,工作人员由街道择优选拔聘用,通过学习培训,90%的员工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挖掘“社区能人”担任文化带头人,同时链接“文化社区合伙人”,以纯公益、低偿2种形式入驻社区,向居民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文化服务,广大离退休干部也充分发挥“银领导师”作用,带动居民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全区现有社区志愿服务队400余支,民间艺术团体1100余支,极大激发了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社区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淄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辛鑫说:“目前,社区文化书院开设了书法、国画、乐器、舞蹈、声乐等40余门课程,会根据居民需求不断调整。每天来社区学习和活动的居民就有400人左右。”
数字赋能:云端书院打破服务边界
临淄区积极推进“有淄有爱·文明数创”工程,依托广电网络搭建数智文化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15个村居专属电视台。平台链接“齐思政”网络课程、文艺课堂等资源,接入智慧养老、文明传承、直播互动、大美淄博等板块,居民在家中即可畅享丰富服务。
数字化的平台赋能,让文化服务突破时空壁垒,极大地拓展了服务边界。临淄区通过线上赋能,线下联动,融合构建起“15分钟文化圈”。如淄江社区以“智慧媒体”赋能社区文化建设,以全国首家“志愿时光汇客厅”志愿服务项目落户为契机,重新打造了多媒体直播教室。以“淄江之声”为主题,联合太公小学搭建青少年宣教平台。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故事、英雄人物、齐文化等宣讲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党爱国情怀。截至目前已录制了26期节目。再如,正齐社区则借助线上媒体、短视频等形式,将文化书院的文化活动、传统文化课程等进行线上传播,让更多居民能够参与其中,扩大了文化书院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生态共建:打造全龄段共享家园
在临淄区,社区书院不仅是重要的文化共享空间,还成为小微创业“孵化器”。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积极打造社区公益创业空间,开展“社区微业”行动。如,为帮助“工作带娃两难全”的“宝妈”找到合适工作,推广“妈妈岗”就业模式。首批征集的妈妈岗,全区共有30家单位参与,提供岗位100余个。除“妈妈岗”以外,还开设了“零工驿站”“创益手工坊”“技能课堂”等再就业培训项目,帮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临淄区坚持把社区书院打造成全龄共享的家园,将“全生命周期服务”细化为“为老者康养、为孩子护航、为青年赋能、为弱者排忧”四个维度,除社区待就业群体外,针对老年人群,以养老服务为主,设立了长者食堂、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大学;针对婴幼儿、青少年群体,以领航伴学为主,设立了少年宫、托管班、放学吧、自习室;针对青年群体,以培养兴趣为主,设立了青年夜校、女子夜校等大众夜校……通过把群众需求落细、落小,让每个人都能在社区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段,真正让社区书院成为可服务全体居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文化教育综合体。
从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到社区书院的“万家灯火”,临淄区将齐文化的开放基因注入现代治理,让千年文脉在基层生根。从整合阵地到资源共享,从自我提升到服务利他,凝聚各类社会力量,为居民提供精细化的文化服务,这座古城正书写着文化共治的时代答卷——这里的故事,关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更见证着“文明城市”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