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车界|新能源混动赛道“三足鼎立” 插混、油混、增程该如何选?
都市车界 | 2025-05-12 10:50:14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后补贴时代”的202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油电混合动力(HEV)和增程式电动(REEV)三大技术路线正上演着一场激烈的“三国杀”。技术路线的选择不仅关乎车企的生死存亡,更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购车决策。本文将从技术本质、市场表现、产品矩阵及用户需求四大维度,深度解析这场技术路线之争。
技术路线大揭秘:三大阵营的底层逻辑
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双擎驱动的“全能选手”
以比亚迪DM-i、荣威D7 DMH为代表,PHEV通过大容量电池+外接充电功能,实现“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无缝切换。其核心优势在于:
政策红利:可上绿牌、免购置税,享受补贴;
超长续航:比亚迪秦PLUS DM-i满油满电续航超1200km;
性能跃升:零百加速普遍进入7秒内,媲美燃油性能车。
但充电依赖性、电池衰减风险及高成本仍是痛点。
油电混合动力(HEV):节能降耗的“经济适用男”
丰田THS、本田i-MMD系统通过行星齿轮组实现动力分流,无需外接充电。典型车型如丰田卡罗拉双擎,百公里油耗低至4.2L,但动力输出偏保守,且无法享受新能源政策优惠。
增程式电动(REEV):无焦虑的“电动新物种”
理想L系列、问界M7通过“燃油发电机+大电池”组合,彻底消除里程焦虑。其优势在于:
纯电体验:电机直驱带来平顺静谧的驾驶感受;
补能自由:加油即可续航,适合充电设施匮乏地区;
政策倾斜:部分城市可上绿牌。
但高速油耗偏高、增程器噪音控制仍是挑战。
车企战场:技术路线决定市场地位
插混赛道:比亚迪“一骑绝尘”,自主品牌集体突围
比亚迪以18.4万辆的月销量(2024年5月数据)占据插混市场半壁江山,第五代DM-i技术将亏电油耗压至2.9L/100km。上汽荣威D7 DMH以2208.719km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证明插混技术的极限潜力。吉利、长城等品牌亦加速布局,插混车型渗透率突破30%。
油混赛道:日系双雄“守擂”,自主品牌“破局”
丰田、本田凭借THS、i-MMD技术垄断HEV市场,但比亚迪秦PLUS DM-i等插混车型的崛起,正蚕食其市场份额。自主品牌中,广汽传祺影豹混动版以6.95秒破百的成绩,试图打破日系HEV的性能桎梏。
增程赛道:理想“一家独大”,新势力“蜂拥而入”
理想汽车以50万辆年销量(2024年)占据增程市场70%份额,问界M7、零跑C11等车型紧随其后。小鹏汽车发布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将增程车型纯电续航提升至430km,标志着传统纯电车企向增程赛道的战略转向。
主流车型推荐:技术路线与消费需求的精准匹配
插混车型:
比亚迪秦PLUS DM-i:10万级市场“性价比之王”,馈电油耗3.8L/100km;
荣威D7 DMH:B级车市场“续航怪兽”,满油满电续航超2200km;
领克08 EM-P:20万级“性能旗舰”,零百加速4.6秒。
油混车型:
丰田卡罗拉双擎:家用轿车“省油标杆”,油耗低至4.2L/100km;
本田雅阁e:PHEV:B级车市场“节能先锋”,WLTC综合油耗1.54L/100km。
增程车型:
理想L9:全尺寸SUV“家庭神器”,六座布局+冰箱彩电大沙发;
问界M9:50万级“科技旗舰”,华为ADS 3.0高阶智驾加持。
消费者抉择指南:需求导向的理性选择
充电便利:如果有固定停车位且能安装充电桩,日常通勤距离在纯电续航里程内,推荐选择插混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领克08 EM-P。如果充电条件不便,推荐选择增程式车型,如理想L6、长安启源A07。
政策需求:如果在限牌城市,需要绿牌或享受新能源政策优惠,推荐选择插混或增程式车型,如比亚迪宋L DM-i、领克900 EM-P。
驾驶场景:如果主要在城市通勤,推荐选择油混车型,如丰田汉兰达双擎、本田雅阁混动。如果需要长途出行且对电动车驾驶体验有较高要求,推荐选择增程式车型,如星纪元ES增程版、问界M7。
由以上分析可见,插混、油混、增程三大技术路线的竞争,本质上是车企对用户需求的差异化解读。混动市场的多元化正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但技术路线之争远未结束。随着固态电池、智能能量管理等技术突破,插混与增程式或将进一步融合优势,而油混则需在成本与政策夹缝中寻找新出路。消费者需理性评估自身需求,方能在混动浪潮中选对“最优解”。毕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百花齐放”的今天,没有完美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选择。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张雪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