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 | 高青:“小戏小剧” 演绎移风易俗新风尚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2025-05-07 10:26:32原创
大众网记者 孙莹 淄博报道
在黄河之滨的高青县,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里没有大张旗鼓的理论说教,而是凭借小戏小剧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书写着移风易俗的大文章,从一个个小故事中折射出令人深思的大道理。
演绎小戏小剧,焕新移风易俗“文明风”
高青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旧有的习俗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中显得格格不入。如何让移风易俗的观念深入人心?高青县将目光投向了小戏小剧,并大力推行“文化润心”工作法,用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广大民众。
从最开始的发动,到后续的排练、比赛、展演,高青县让小戏小剧从一纸方案逐步化作田间地头、街巷社区的文化盛景,掀起了人人参与、革除旧俗的文明热浪。这些小戏小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们以当地的方言、传统音乐和表演形式为基础,经过精心编排,成为了宣传移风易俗的生动教材。比如,在《彩礼风波》的小戏中,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因彩礼问题而引发的矛盾,演员们通过生动的表演,将两家人的无奈、纠结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小故事看似简单,却深刻地反映了当前农村地区彩礼过高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家庭压力和社会问题。
小戏小剧的创作素材大多来源于群众的生活实际。创作者们大部分来自高青县各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为让作品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基层,收集了大量关于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方面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故事进行艺术加工,赋予其教育意义。这些小戏小剧时长一般在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短小精悍,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出移风易俗的核心思想。
完善传播体系,畅通观念转变“快车道”
高青县为了让小戏小剧发挥最大的移风易俗功效,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传播体系。首先是舞台表演。宣传部门组织全县35个小戏小剧作品,深入到各个镇办、村庄、社区巡回演出50余场。在村庄的文化广场上,搭起简易的舞台,锣鼓一响,就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
这些演出常常是人山人海,村民们像赶集一样早早地来到广场占座。表演过程中,观众们时而被演员们幽默的台词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为剧中人物的遭遇陷入沉思。一场小戏小剧演完,村民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剧情,一位老大爷感慨地说:“以前觉得彩礼要得多是有面子的事,看了《天价彩礼惹的祸》才知道,这是给孩子添负担啊。”
除了舞台表演,高青县还利用现代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将小戏小剧拍摄成短视频,发布在当地的电视台、网站和公众号平台上。许多年轻人通过手机观看这些小戏小剧后,纷纷点赞并转发。一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留言说:“虽然远在外地,但看到家乡的小戏小剧宣传移风易俗,觉得很亲切,也很有意义。这些小戏小剧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风俗,也让我意识到有些旧风俗确实需要改变。”
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使得小戏小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年轻时尚的青年,都能够接触到小戏小剧所传达的移风易俗理念。
发动群众参与,润泽公序良俗“幸福田”
小戏小剧在高青县能够蓬勃发展并有效推进,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广大群众除了积极提供故事素材外,有的甚至参与到剧本的创作和表演中来。
在高青县,不少村庄组建了自己的小戏小剧表演队伍,这些队伍成员大多是当地的村民,他们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排练。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他们对表演充满热情,他们将自己身边的移风易俗故事活灵活现地搬到舞台上,使得小戏小剧更加贴近生活。高青县孟荆陈村一位参与表演的大嫂说:“我们演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演起来特别带劲。而且通过表演,我们自己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群众的参与不仅为小戏小剧注入了活力,也使得移风易俗工作成为了群众的自觉行动,村民们从观看小戏小剧的观众变成了参与者和推动者。在一些村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简约、文明的新风尚。
劲吹文明新风,汇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随着小戏小剧在高青县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影响,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婚姻方面,彩礼数额逐渐回归理性,许多家庭开始注重婚姻的感情基础而不是彩礼的多少。一些新人选择举办简约的婚礼,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婚后的生活或者创业。
在丧葬习俗上,厚葬薄养的观念得到扭转。过去那种大办丧事、互相攀比的现象不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对老人的生前赡养和精神慰藉。同时,封建迷信活动也在减少,村民们更加相信科学,积极参与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
从社会风气来看,高青县的乡村变得更加和谐、文明。邻里之间的关系不再被攀比之风所破坏,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基础上。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高青县以小戏小剧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同时也证明了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可以在移风易俗这一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的大事上做出积极的贡献。移风易俗并非难事,找准切口、贴近群众、盘活文化,就能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正能量,让文明乡风常拂,助推乡村一路向好。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