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伏季休渔”正式开始,海陆统筹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2025-05-03 10:19:30原创
大众网记者 刘萍萍 青岛报道
5月1日12时,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进入海上伏季休渔期。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港规范,为海洋渔业资源的休养生息按下了“开始键”,也进一步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
据悉,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除钓具作业以外的其他海洋捕捞渔船,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正式进入伏季休渔期。青岛西海岸新区坐拥5000平方公里海域,309公里黄金海岸线,大小18座渔港码头和29个自然停泊点。在这片蔚蓝疆域,1044艘渔船执行伏季休渔,已基本完成靠港停泊,静卧港湾。
当天,分别隶属于黄岛工作站、积米崖工作站、琅琊工作站的中国渔政37177执法船、中国渔政37605执法船、中国渔政37617执法船在积米崖码头统一集结,整装待发。伏季休渔开始前,各执法船分别进行战前动员,部署工作任务,强调廉政纪律,要求严格履职,“零容忍”处置违法行为,并针对今年伏季休渔的总体特点以及责任海域具体问题,群策群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刻剖析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指出,各工作站要打破区域限制,协同配合,既要通过管好自己海域进行横向比较,又要协同配合,交叉执法,形成合力,互促共进;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智慧海上平台、无人机、小目标雷达等科技手段,加强对海域和码头的巡察、可疑目标跟踪及电子证据固定,充分提升执法效率;要统筹好“四海一家”协作机制,加强与海警、海事、海岸警察等单位的配合,加强线索共享、案件通报、行刑衔接等制度措施;要利用好“依港管船”创新政策,加强属地镇街和港口码头的责任管理,履行好巡察检查,构建多维度监管合力;宣传教育工作亦不可忽视,需利用好舆论阵地,多渠道普及休渔政策,提高渔民守法意识,形成全民共护海洋资源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为有效保护海洋渔业资源,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严格按照《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依港管船实施办法》等规定全面落实伏季休渔制度。通过优化提升渔政渔港综合监管,成熟化运行执法力量下沉基层一线的创新模式,高效发挥黄岛工作站、积米崖工作站、琅琊工作站三个基层执法战斗堡垒作用,执行渔船动态监控平台24小时值班,建立伏休执法情况动态通报,海陆联动实行执法船24小时巡航执法和渔港码头24小时巡查执法,健全多部门协同执法机制,严格采取违法违规渔船集中看管等措施,严厉惩处非法捕捞行为。
其中,包括:违规违法渔船严处罚。青岛西海岸新区严格执行船籍港管理、转港申请审批等制度,休渔渔船不得擅自从事捕捞作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船携带禁渔期禁止作业的网具;应禁渔的海洋渔业船舶应当在船籍港停泊,不得擅自转移停泊地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于违反禁渔期规定的涉渔“三无”船舶,将依法予以没收,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持证渔船如违反禁渔规定,将最高处以5万元罚款,并扣减当年度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擅自转移停泊地点最高罚款5万元。
终端设备须开启。青岛西海岸新区所有主机功率44.1千瓦及以上的渔船,在航行、移泊及停港期间,必须持续开启北斗导航及船位监测设备,严禁私自关闭、屏蔽、拆解、外借或转让。违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责令停航整顿、暂扣或者吊销船长职务船长证书。
船厂巡查严执行。青岛西海岸新区对辖区内修造船厂每周定期进行巡查,全面核查船舶建造、更新改造、维修、销售等台账,严格落实渔业船舶建造审批、报备等制度。船厂应核实所修造渔船的证书证件等基本情况,通过“鲁渔通”微信小程序实时报备建造、坞修渔船的基本信息以及修造合同、上下坞时间等,应对所有正在坞修、建造和更新改造渔船设立标志牌,制作位置图,标明渔船船名、所有人、修造(坞修)起止时间、工期进展等基本信息。严禁建造、更新改造无船网工具指标批准手续的渔船,严禁坞修无渔业船舶证书渔船,违者依法严厉处罚。坚决取缔无审批手续或修造资质的渔船修造厂(点)。对排查发现的涉渔“三无”船舶生产销售行为,务必追根溯源,查明流向,并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责任编辑: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