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非遗美食故事汇⑤丨郑庄脂渣:抗倭传说里的“硬核零食”,今成青岛人舌尖上的“非遗流量密码”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贾春新 2025-05-02 14:32:30原创
在美食的广袤天地里,每一种特色佳肴都蕴含着独特的故事与韵味。郑庄脂渣,这一散发着浓郁胶东风情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
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沿海地区倭寇肆虐,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派遣大军前往抗击倭寇,然而,倭寇行踪诡秘,常常趁夜突袭。士兵们常常来不及用餐就得匆忙应战,这极大地影响了行军速度和战斗力。为解决这一难题,将军周鸿谟急切下令寻找能够快速补充体力且便于携带的食物。此时,来自胶东郑庄(现青岛李沧郑庄)的乡绅听闻此事,赶忙让人送来了自家独家秘制的猪肉脂渣。这种脂渣即便历经月余,依然香气扑鼻、口感酥脆。士兵们食用后,不仅饱腹感十足,而且体力充沛。将军大喜,从此军中便常备脂渣。此后,军队凭借着充足的体力,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所向披靡,而郑庄脂渣的佳话也在沿海各地广泛流传。
时光流转,数百年后的1993年,在青岛市李沧区郑庄村,吕俊忠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脂渣品牌 ——“郑庄脂渣”。从那时起,郑庄脂渣开启了新的篇章。最初,它只是一个仅有两口铁锅的小作坊,但凭借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和独特的制作工艺,逐渐崭露头角。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郑庄脂渣不断创新,1997年,实现了从作坊化到工厂化的转变。
郑庄脂渣选用优质的猪下腹五花肉,由人工精心手切成长度一致、厚度适中的肉条。采用140℃的低温㸆炼工艺,这与高温油炸有着本质区别,不仅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质的营养,减少了营养流失,还让脂渣成为了营养食品。经过压榨、冷却、包装等一系列严格工序,一份份金黄诱人、口感酥脆的脂渣便呈献在消费者面前。
如今,郑庄脂渣已荣获山东著名商标、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老字号等诸多称号,从地方美食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深受当地百姓和外地游客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成为了青岛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现代的创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责任编辑:贾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