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眼|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模和劳模精神?

大众新闻 李振   2025-04-30 17:35:21原创

(一)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4月30日,山东省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表彰大会,表彰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共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就在两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寄予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说起劳动模范,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在历史课本中。那是王进喜,是孟泰,是邓稼先,是一个个闪亮的时代坐标,以自己的汗水、青春乃至生命,诠释着“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真理。

劳动模范离我们并不远,就在你我身边。虽然他们的名字或许少为人知,但我们生活中享受的诸多习以为常的舒适便利,都离不开他们的奉献。

在济南,莱电新源投资有限公司营销稽查班电工任杰坚定“工人也可搞创新”的信念,组建的创新工作室获得专利56项,一颗匠心点亮万家灯火。

在青岛,真情巴士集团K1路驾驶员于义睦安全行车超百万公里,助人之举从车厢内做到车厢外,用赤诚之心服务群众。

在枣庄,山亭区冯卯镇温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德坦扎根乡村发展经济,村民腰包鼓起来,村集体收入从负数突破50万元。

……

从黄河之畔到渤海之滨,从攻克核电焊接智能机器人技术,到让中国港口装卸效率领跑全球,从培育抗病高产的黄河口大闸蟹,到用非遗技艺激活县域经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劳模们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在各自赛道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答卷。

(二)

当下,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机器代人”的顾虑与日俱增。再者,“躺平”“划水”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的生存哲学。有人不禁要问:我们还需要劳模和劳模精神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模和劳模精神?

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伴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一些传统的“看得见的劳动”的确少了,依靠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劳动工具进行的“看不见的劳动”多了。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看得见的劳动”与“看不见的劳动”在齐鲁大地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需要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指引下用技术创新打通堵点,助力山东制造加速跃向山东智造;科技创新面临的“卡脖子”难题,需要劳模、工匠带领团队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助力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乡村振兴激活内生动力,需要他们发挥产业融合的能力和智慧,将田野变成希望的沃野。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都将是山东破局的关键。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高度一致——不再依靠资源的叠加,而是充分激发人的价值,把劳动的质量、创新的密度提升到最大化。

(三)

山东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就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精神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把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构筑成为山东发展新的优势。

正如省表彰大会所指出的,全省广大劳动者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聚焦服务大局、积极投身现代化强省建设,适应形势变化、练就过硬本领,提振干事精气神、引领社会新风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力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广大劳动者每一次在田间地头的精耕细作,在生产线上的毫厘精进,在实验室里的彻夜攻坚,终将汇聚成抵风御浪的磅礴力量,让“走在前、开新局”的奋斗目标变为可触可感的“今天”。

致敬!每一个劳动者!

(大众新闻记者 李振 策划 赵洪杰)

祝贺!350人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编辑:叶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