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阿姨启动招股,2024年业绩下滑,闭店率飙升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5-04-29 10:49:17
4月28日,沪上阿姨启动港股招股,在港上市拟全球发售约241万股H股,每股95.57港元/股至113.12港元/股。预期5月6日定价,5月8日开始在港交所交易。据招股书显示,2024年沪上阿姨营收32.85亿元,同比下滑1.9%,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滑15.2%。在竞争激烈的茶饮市场,沪上阿姨快速扩张之后盈利能力承压。
营收增速放缓,业绩呈现颓势
沪上阿姨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沪上阿姨门店总数达9176家,加盟店占比超99%,达9152家,自营店仅24家。2022年至2024年,加盟相关收入从20.72亿元跃升至31.69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94.3%升至96.5%,加盟模式对营收增长贡献显著。
下沉市场作为新茶饮企业扩张的“新战场”,潜力巨大。这里人口基数庞大,消费需求尚未完全释放,租金、人力等成本相对较低,成为各品牌争夺的“香饽饽”。沪上阿姨也积极布局,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50.4%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2024年,三线及以下城市收入占比达48.2%,2022-2024年该区域营收从9.45亿元增至15.83亿元,营收占比从43%提升至48.2%,下沉市场正逐渐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下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沪上阿姨不仅要与古茗、茶百道等上市企业正面交锋,还要直面营收能力和品牌认知度都很强的蜜雪冰城。在盈利方面,沪上阿姨也面临挑战。2022-2024年,其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4.16亿元及4.18亿元,增速缓慢。与同样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古茗相比,差距明显,古茗2024年营收87.91亿元,经调整净利15.42亿元。
扩张脚步放缓,单店效率滑坡
回溯沪上阿姨的发展历程,其扩张速度堪称“狂飙突进”。2015年,门店数量才刚突破200家,而到了2021年已增至3776家,此后更是势不可挡,至2023年底,门店总数飙升至7789家,短短两年实现翻倍增长。然而,2024年沪上阿姨的扩张步伐却戛然而止,新增门店仅1387家,约为去年新增数量的一半,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与扩张减速相伴的,是加盟店闭店率的急剧攀升。2024年,沪上阿姨加盟店关闭数量高达987家,占加盟店总数的10.78%,而2023年这一数据仅为370家,占比4.77%。加盟商与品牌的关系也亮起“红灯”,报告期内终止合作的加盟商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23年有380家加盟商选择“分道扬镳”,2024年这一数字飙升至870家。
加盟商的“出走”,直接反映在经营数据上。2024年,沪上阿姨平均单店年GMV从2023年的160万元下滑至140万元,平均单店每日GMV从4277元降至3833元,单笔订单GMV也从26元降至25元。更令人担忧的是,2022-2024年,三大品牌每家门店日均GMV均呈下滑态势。沪上阿姨在招股书中坦言,2024年整体行业增长放缓,现制茶饮店行业竞争加剧,成为加盟店平均GMV下滑的“罪魁祸首”,还对位于新一线城市的加盟店食材及其他原材料需求造成负面影响。
加盟扩张背后,隐忧浮现待求解
在新茶饮赛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众多品牌纷纷将加盟模式作为扩张版图的“利器”,沪上阿姨便是其中一员,且对加盟店的依赖程度颇高。然而,这种高度依赖加盟的策略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推动门店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危机。
由于过度聚焦加盟数量,沪上阿姨在管理质量上难免有所疏忽,导致门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门店在服务标准、产品品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在各门店的体验犹如“开盲盒”,时而满意,时而失望。这种不稳定的消费体验,无疑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削弱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与忠诚度。
沪上阿姨在招股书中也表示,公司了解到旗下185家加盟店深陷185起食品安全相关事件的泥沼。经监管机构检查或消费者协会、监管机构处理的消费者投诉显示,问题主要源于食材储存不当、使用过期食材或不符合卫生标准。其中,有13起事件涉及13家门店,这些门店因违规操作被处以行政警告或行政处罚。今年3·15期间,“沪上阿姨改过期标签食材被人为延寿”的话题更是冲上微博热搜,涉事门店被立案调查,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这一事件不仅让消费者对沪上阿姨的食品安全管理产生质疑,也使其品牌形象遭受重创。
沪上阿姨如今面临扩张失速、加盟商关系恶化、业绩下滑的多重困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局重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责任编辑:张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