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民生福祉 倾力绘就博兴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5-04-29 09:49:31
近年来,全县民政系统始终践行“综合工作争一流、单项工作争第一”的目标定位,以“大干”破解难题,以“大干”推动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改革创新团队、山东省“五床联动”试点县、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等9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表彰事项,承担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弱有所扶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验收;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以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争创成功(全市唯一),并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260万。
围绕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民生兜底保障网更加密实。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连续五年提高低保、特困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将1.3万余名困难群众纳入动态监测范围,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5亿余元,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荣获全省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单位;“清单式自选服务”照料护理工作新模式、特困供养人员短期免费试住养老机构体验活动和创新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新方式等,作为“一招鲜”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党建+分散照护”发展项目获评省级优秀项目,“博爱助”综合服务品牌获评全省社会救助优秀品牌,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扎实推动老有所养,老年人幸福晚年更有保障。全县养老机构发展至10家,养老床位数增至10379张,护理型床位占比80%,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和社区养老设施配建达标率100%,我们的养老基础设施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超其他兄弟县区。2023年博兴县通过政府债券的方式,筹资10亿元新建7处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在县域内建设北部、中部、南部三处综合颐养中心,四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相关配套工程,全部建成后预计能提供2000多张床位,将大幅度增加和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目前,吕艺镇综合颐养中心将于今年10月份建成启用,其他乡镇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持续开展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完成适老化改造2100户,成功创建全省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创新农村“低龄助高龄”的互助养老模式,首批16名居家护理员累计为156名高龄老人开展服务1.5万余次,有效推进“以老助老”的良性循环。我县“以地养老 集中养老”“原居安养”经验做法多次受到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关注推广。
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基本社会服务更加均衡可及。不断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建成全国一流的县级生命纪念园(县殡仪馆)和全省首家、全国第三家生命文化教育馆,成功入选“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县和全省“逝有所葬、逝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启用打渔张景区户外婚姻登记巡回点,连续举办五届市级或县级移风易俗集体婚礼,创新打造“全流程、全周期、全链条”婚姻辅导模式,获评全省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试点地区。扎实开展精康融合工作,获评全省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试点地区。创新开展各类困境儿童帮扶活动,擦亮“博爱童行”儿童服务品牌,儿童工作经验两次在《人民日报》刊发。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集聚资源汇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加完善。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00余家,数量列全市第一;创建“启明星1+N+N”社会组织党建特色品牌,连续三年承办全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推进会议,并在全省基层治理经验交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五年来撬动投入社会资金2000余万元;培育9家社区慈善基金,数量居全市首位;蒲姑社区慈善基金获评全省“金种子”社区慈善基金。健全完善易流浪乞讨人员县、镇(街道)、村三级救助网络,强化源头治理工作,流浪人员寻亲历程在中央电视台《热心话》栏目展播,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推动落实“乡村著名行动”,编纂完成《博兴县地名志》,并在全省黄河地名文化研讨会上推介博兴黄河文化。
责任编辑:董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