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二三四五”临沂金改模式
大众新闻客户端 刘元迪 2025-04-29 09:16:03原创
4月28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临沂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杨佃农介绍,自获批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金改试验区”)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安排部署和总体思路,临沂市紧抓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强化乡村振兴领域金融要素保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提升,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试验区3个典型案例在全国转发,31项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截至3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862.5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44%;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4.1%,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
先行先试,激发金融赋能农业农村新活力
全省首创“美德+积分+金融”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依托美德积分和信用评价,扩大涉农信用贷款规模和融资支持力度,试点已实现县区和镇街全覆盖,累计转化美德积分贷款363亿元,相关工作案例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在全国转发交流。今年在实现农村地区美德积分金融转化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试点向商城和产业园区拓展延伸,进一步促进金融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截至3月末,已在全市185个市场、3个园区开展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试点,实现贷款投放28.98亿元。
深化金融参与村庄规划实施试点。强化金融赋能片区建设,先后探索形成了兰陵代村、沂南田园综合体、蒙阴百千工程实施融合和莒南土地综合整治等参与模式,有力促进了金融服务下沉农村、资本投入乡村建设。去年以来深入打造金融参与村庄规划实施“四角岭”美丽宜居模式,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土地整治+特色农业产业运营”,有效破解乡村建设中的“人、地、钱”矛盾,实现贷款投放12.7亿元。试验区批设以来,全市累计向村庄规划建设领域投放贷款370亿元。
全省率先创新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推动蒙阴县、费县入选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其中费县成立了全省首个生态资源转化赋能中心,创新推出“种植贷”“水资源抵押贷”等八大系列生态金融产品;蒙阴县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生态资源大数据平台,并形成全省首个村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成果,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总局等转发推广。
服务下沉,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
完善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布局。推动农业银行恢复乡镇网点16处,建设银行打造了全省首家普惠特色支行,工商银行设立了全省首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工行驿站;强化镇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已建成沂蒙金融超市1641家、三农保险服务网点已基本覆盖全部农业乡镇,实现了“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持续优化“融沂通”平台融资服务功能,设立“乡村振兴、绿色金融、商城物流”等特色金融服务专区,截至3月末,平台累计对接发放贷款853亿元。
优化供给,推动涉农融资对接精准高效
大力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围绕产业振兴、乡村文旅、返乡人才创业等重点领域,银行机构创新推出信贷产品340余个,累计发放贷款2000余亿元,助力涉农主体融资兴业、致富增收。其中“金穗沂蒙兴农贷”“四雁振兴贷”“民宿贷”“思乡贷”等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有力促进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印发《临沂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初步完成“市县镇村”交易体系试点建设,实现一体化运营,累计实现产权交易金额2.61亿元。临沂市成立了全国首家农地经营权收储公司,大棚设施、牲畜活体、碳汇预期收益权、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贷款业务相继破题,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有效提升。
政策扶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试验区集聚
强化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出台《财政金融融合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市财政先后安排4000万元奖励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拓宽乡村振兴直接融资渠道;用足用好央行货币政策。灵活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率、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工具,不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覆盖面,2024年共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204.2亿元,落实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共释放长期资金35.9亿元;积极向上争取支持。2024年临沂市积极向上争取并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获得了中央奖补资金1800万元,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入试验区建设。
总结经验,加快试验区成果制度化转变
试验区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操作指南》等三项地方标准已通过市市场监管局立项批复,将适时予以发布;普惠金融地方立法工作全面启动。推动《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促进条例》立法项目列入市人大2025年立法计划,成立了草案起草工作小组,制定了立法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各项立法任务落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统计指标不断完善。率先在全国创新搭建“涉农贷款+五大振兴”相结合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统计指标体系,部分指标纳入2024年人民银行总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统计制度取得突破。
杨佃农表示,2025年,将围绕打造“一二三四五”临沂金改模式(“一”即一部地方条例,“二”即“融沂通”和农村产权交易两个平台,“三”即试验区三项地方标准,“四”即美德积分金融转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金融参与村庄规划、农村产权融资四条路径,“五”即普惠金融支持乡村五大振兴),持续深化金融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高质量推进试验区建设。
加快打造制度性成果。梳理形成试验区案例清单和问题清单,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化和提升,为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提供法律保障,推动解决乡村振兴领域融资主体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等系列难点堵点问题;优化升级“两个平台”。完善提升“融沂通”平台,持续丰富平台数据资源,优化评价结果,提高涉农主体融资对接的精准度和成功率。深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为核心,加快平台市场化建设,优化资产资源管理、土地流转、资产鉴证等功能;持续深化四个创新模式。扩大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进商城、进园区试点范围,引导金融机构组建“美德信用服务团”,创推美德积分专属金融产品,加快美德积分信息管理应用,争取年底前在全市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完善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推动蒙阴县积极探索金融赋能“生态+信用+共富”模式,丰富“生态贷”“碳金融”“GEP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深化沂河新区全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区域综合性试点,推动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模式落地实施。深化金融参与村庄规划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全过程、全周期参与村庄规划和项目建设,推动金融支持“四角岭”模式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拓宽农村产权融资范围,有序推进沂水县开展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继承、有偿退出等3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大众新媒体记者 刘元迪)
责任编辑:刘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