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华表奖上榜电影“青岛造”,开启山海诗意里的光影之约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赵琳   2025-04-28 07:24:52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4月27日晚在青岛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有些特殊。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以《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进入世界影史前五的成绩,展示了实力。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量达425.02亿元,稳居全球第二。此时,电影人代表、媒体代表、各界观众齐聚一堂,见证的是中国电影的荣誉时刻、历史传承。

本届华表奖,对山东、对青岛也具有重要意义。华表奖创办以来首次离开北京,把聚光灯投射到青岛,意味着青岛这座“电影之都”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行业风向标,华表奖映射产业变革的脉络。当晚,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在东方影都大剧院揭晓。值得一提的是,多部获奖作品都与青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优秀青年电影创作奖《独行月球》、优秀故事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流浪地球2》《万里归途》等影片,都拍摄于青岛影视产业基地。

占地170万平方米的青岛影视产业基地,是国内首个经英国松林认证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和32个置景车间,配建有国际一流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棚,拥有全流程后期制作设备的数字影音中心和由好莱坞虚拟制作专业团队指导搭建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这里构建起影视制作全周期的硬核科技生态,推动着中国电影工业化进入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新纪元。

不管是现实主义题材,还是重工业大片,总能在这里迸发灵感。凭借《流浪地球2》获封本届华表奖优秀导演奖的郭帆说,“来青岛拍摄,能找到影片中未来世界的科幻感。”本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导演乌尔善感叹,“在青岛拍电影,2800人同时作业却井然有序,这是工业化的奇迹。”

盛典上的山东籍、青岛籍电影人,是璀璨星光中的焦点。倪萍、黄渤、黄晓明、夏雨……他们以扎实的演技与鲜明的个性,成为中国银幕的蓬勃力量;编剧、导演、服化道、特效等全链条人才矩阵,展现着山东影人的人文精神和创作基因。

青岛对当地摄制、影视发行、影视拍摄取景基地、影视衍生品开发、影视人才孵化培育等关键环节实施奖补,近年来累计发放产业扶持资金约2.1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让项目储备越来越有底气。

从影视基地到电影人才,从拍摄硬件到项目储备,青岛与电影产业的契合度越来越深。青岛电影学院教授、新闻传媒学院院长别君红认为,青岛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通过有力的政策扶持、扎实的电影工业化基础、与当地院校的深度合作,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也彰显出中国电影产业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当银幕之光照进千行百业,电影日益成为拉动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电影+”的流量正扑面而来。

本届华表奖举办期间,在青岛星光岛两侧,经常挤满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迷、粉丝;黄晓明、范丞丞有了新身份,作为“青岛文旅宣传推广大使”,吸引人们跟着电影去旅游,通过电影的唯美看到城市的多彩;“欢迎到青岛来哈啤酒、吃蛤蜊!”家乡味儿的欢迎词,挂在每一个本地电影人的口中,发出“好客山东”的邀约。

诚如盛典主持人所说,电影已经成为提振消费的火热动力,吸引更多人相约山东、相约青岛,开启山海诗意里的光影之约。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

责任编辑: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