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向未来⑪王一帆:企业当“主角”,见证一座现代化新城崛起

新看点 |  2025-04-27 17:30:00 原创

王雅雯  胡沥中来源:大众新闻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现在我们的产品卖到全国各地,除了省内,在广东的销量也很好。”4月23日下午,豆源和(山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一帆一扫头天到南方城市洽谈业务后的疲惫,回忆起企业发展,他自身也感到有些震惊,“2017年厂房刚投产是平均每月能出货3000多箱,现在一天就能发出5000箱左右。”

    时间拨回2013年,拥有国外留学经历的王一帆回到济南,看中大豆实用、健康的特点,以及袋装豆奶在市场上的空白,随后在2014年创办豆源和(山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并着手在崔寨街道建厂,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当时,崔寨街道尚属济阳区,辖区内达利、紫燕、旺旺、康师傅等食品企业云集,食品行业管理经验丰富,对豆源和来说把厂区建在济阳是明智之举。

    然而,当谈及起步区设立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时,王一帆表现出惊喜,“崔寨街道对于食品行业的管理经验还在,起步区的成立又带来更好的政策和发展前景。”见证了从先行区到起步区的转变,王一帆把目光放得更远,在2021年把公司注册到起步区崔寨街道。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支持新设的实体性新区,起步区坚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持续招引落地大项目、大企业的同时,对辖区优质本土企业给予政策、技术、市场、载体、资金等全方面支持,加快构筑“阳光”“雨露”充足丰沛,“参天大树”“灌木丛”融合共生,开放式、集成型、竞合性的优质生态系统。

    背靠起步区这棵“大树”的优势在起步区获批后的第二年得到生动体现。2022年,起步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在豆源和原厂区基础上进行扩建,并以免租金的形式给企业使用。

    这次扩建升级,让豆源和从起初的一条生产线,变成现在6条自立袋、1条利乐砖、2条玻璃瓶共9条产线,并且通过对设备全面升级,引入CIP清洗技术、全豆精磨技术、高温灭菌技术、瓶装罐装技术,打造了自动化的现代工业生产模式。

    王一帆介绍,企业在起步区能感觉到自己也是“主角”,很多部门主动找上门指导申报优惠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济南市瞪羚企业等荣誉都是在落地起步区后取得。2021年,豆源和成为起步区首个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企业,2022年、2024年企业两次申报了技改项目,节省设备技术投入资金约15%。

    如今,豆源和厂房内,生产效率最高的自立袋产线,一小时最高可生产袋装豆奶8000袋。发货期间,一辆辆货车把产品运至周边物流园区或直接发往南岸主城区。

    “企业在已经成熟的城区发展跟见证一个新城的崛起感觉完全不一样,能看到起步区从设立到快速成形起势,我觉得有一种使命感和成就感。”站在豆源和厂区门口的张仙寨路旁,王一帆为记者细数这些年来看到的变化,济南黄河凤凰大桥、黄河大桥新桥通车,从燕山立交20多分钟就能到厂区;山大二院来了,员工生病开车10分钟就能到;会展中心建起来了,接待客户有了四星级酒店……

    “过去门口这条路会车都费劲,现在成了双向六车道的宽敞马路,而且一头是比亚迪、一头连着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对比过去和现在,王一帆对接下来的创业路更有信心。

    他告诉记者,当前起步区正在崔寨街道规划建设绿能智造产业园,豆源和将成为二期项目入园企业,目前项目正在敲定选址,预计明年7月就能搬进新厂。“我们将打造更加现代化的工厂,克服现在产线老旧、布局不合理的瓶颈,进一步规范生产,提升自动化规格,计划加入研学功能,打造豆奶及大豆文化体验场景。厂区投用之后,年产能预计突破6万吨,年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王一帆说。

(大众新闻记者 胡沥中 王雅雯 海报设计 王雅雯 视频 王雅雯)

责任编辑:王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