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菜园集镇:“议事厅”里话共治 破解乡村治理“千千结”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2025-04-25 14:14:00原创

大众网记者 徐德波 通讯员 李杰勇 罗建方 张弛 东明报道

“今天把大家叫过来,主要想商量一下咱村下一步咋发展?有啥好想法?大伙儿都来说说……”在东明县菜园集镇庄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议事厅”,村党支部书记刘广礼正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融洽热烈。

荒坑变鱼塘:一场议事会“议”出产业新路

“咱村西头那个大坑,建议搞个养鱼场,弄点垂钓乐园项目,把荒废坑塘用起来”“庄寨村是庄子故里,咋着能跟文旅结合起来?”“咱村临近黄河,我觉得可以试着发展乡村旅游业,咱也搞个农家乐”,村民们纷纷为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记录员对村民代表提出的好想法、金点子一一记录,村“两委”干部、镇工作人员在一旁认真倾听,结合现行政策,适时引导讨论方向,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意见、建议,集聚办事合力,目标一起定、办法大家找、事情共同干,让群众的“土办法”变为“金点子”。

“以前村里作决策,村民参与度较低,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大家都到‘议事厅’,这是一个民事民议、凝聚共识的平台,主要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重点,村级重大事项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其他的事项,灵活实行广场议、网格议、街巷议、庭院议等方式,全面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有效解决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刘广礼说。

五步工作法:小圆桌“撬动”大治理

近年来,菜园集镇庄寨村坚持党建引领村庄治理精细化,探索“村民议事”机制,创新打造庄寨村民议事“廳”品牌,围绕新村建设、产业发展、邻里纠纷、政策落实等开展议事活动,总结出“说、理、评、议、晒”五步工作法,由村干部、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等参与议事,形成了“事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题有人去解、难有人去帮”的良好氛围。

庄寨村的“议事厅”没有主席台,几张木桌、几把板凳,村民围坐成圈即可“开聊”。

“以前总觉得村里的事是党员的事、干部的事,现在不一样了,咱们也能参与决策,感觉自己真正是村里的一份子了。”村民庄新齐笑着说道。

“以前发生矛盾纠纷,都是由村干部进行协调,效果还不好。现在把议事厅建到村民的‘家门口’,我们把当事人、老干部、老党员、网格员、热心村民和有威望的家族长聚到一起,村民们可以畅所欲言,把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直接反映出来,听他们说道说道,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近邻难调的‘疑、难、杂’矛盾纠纷很快就化解了。”庄寨村村委干部卢巧华指着议事记录本说,去年通过议事厅化解宅基地纠纷、赡养矛盾等“疑难杂症”26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参与议事人数达800余人次。

从“莊寨”到“品牌”:繁体“廳”字里的治理智慧

庄寨村将“议事厅”的“厅”刻意写作繁体“廳”,寓意“广开言路、听遍乡音”。这一设计背后,是深层的治理逻辑。

“村民议事‘廳’品牌中,‘廳’即厅字的繁体字,旨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没有主持台,没有固定地点,不用会议室,组织群众用几张桌子、小板凳围成一圈,就可议事、诀事、化解事,让有事好商量、有难多商量、村民的事儿村民说了算成为常态,蹚出来一条乡村治理的新路子。”菜园集镇党委书记朱永利介绍。

“推行村民议事‘廳’品牌,是我们服务群众、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次创新探索。通过这一平台让各村群众有了集中议事的地方,比如大树下、广场上、群众家、田间地头……群众在哪里,‘村民议事厅’就开到哪里,让原本棘手的治理难题,变得更加易于处理,让‘议事’成‘易事’。目前,东明县正立足各村实际,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细化完善村民议事制度,真正让‘村民议事厅’成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阵地。”东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效卿表示。

从“干部干、群众看”到“众人事、众人议”,东明县菜园集镇用一张小圆桌打破乡村治理“孤岛”,书写了党建引领下“共商共建共享”的生动篇章。正如黄河岸边的老槐树,庄寨的“议事厅”品牌,正将根系深深扎入乡土,绽放出基层民主的芬芳。

责任编辑:南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