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音·东亚解码|美日首轮关税谈判:特朗普亲自下场难获进展,石破茂放狠话以拖应变
大众新闻 周艳 2025-04-24 16:35:13原创
近日,美国与日本第一轮关税谈判已经结束。这意味着,日本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球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后,最早与美国进行谈判的国家之一,这场谈判引起了广泛关注。谈判过程中,美国对日本提出了3点核心要求:一是削减美国贸易逆差,加大美国汽车进口规模;二是取消对美牛肉、大米、海鲜、土豆等农产品的非关税壁垒;三是增加日本承担的驻日美军费用。
至于谈判结果,特朗普在社交平台高调宣称取得重大进展,但并没有披露具体结果,石破茂则在社交媒体礼貌表示感谢。各方普遍认为,美日除了同意再次会面外,谈判并无实际突破。
谁更急于达成协议?
尽管特朗普宣称很多国家在排队求着和白宫关税谈判,还打出了类似广告促销的口号:“先到先得”和“90天后恢复原价”,但是截至目前只有以色列、意大利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元首亲自去谈,很多国家不敢贸然谈判,更多是在观望和打探,毕竟面对这样一位善变的总统,先看其他国家怎么做,最后抄答案风险最小。
日本之所以着急谈判,有两点重要原因。一是日本自认是美国第一梯队的盟友,尽管美国在加税和暂停关税前都没有知会这位“盟友”,但日本首相石破茂仍表示,希望成为“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的典范”。
二是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危及日本经济命脉。汽车是日本的支柱产业,一度占工业总产值的40%、经济体量的8%。美国是日本汽车最大出口市场,关税增加后,约十分之一日本人的生活会直接受到影响。而且,这个25%的关税不在90天缓冲期内,4月3日已经生效。来自国计民生的压力,也迫使日本急于来到白宫的谈判桌前。
当地时间4月16日,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与特朗普在白宫会面。(图源央视新闻)
不过,石破茂没有率先出马,而是派出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作为谈判代表,这也可以看出日本没有寄希望一次谈成,采取的策略是先探口风、回去商讨对策、再谈,拉扯若干回合,同时观望其他国家的谈判进度。
然而,会议开始前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要亲自参与,让日方代表“受宠若惊”,因为这成了一场身份不对等的谈判。于是,白宫出现了神奇的一幕:一国元首和另一国高官分坐谈判桌两端。特朗普肯自降身价,原因很清晰:他太需要一份成功的协议来证明关税政策是可以走通的路。
截至目前,特朗普再度就任总统已三个多月,其对关税、通胀和政府支出的处理方式引发国内普遍不满: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经济学大佬们联名反对其关税政策;奥巴马、拜登、克林顿三位民主党籍前总统罕见接连公开谴责特朗普政府;加州州长更是打响了反关税“第一枪”。更多数据可以说明普通美国公民的感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4月19日报道,特朗普在经济问题上的支持率创下总统生涯新低。有4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未来一年的经济将恶化。44%的受访者认可特朗普的处理方式,51%的受访者表示反对。在经济问题方面,特朗普的支持率为43%,反对率为55%。
选民对解决通胀等经济问题的诉求是特朗普获胜的关键。如今基本盘不稳,特朗普焉能不慌。他急于促成和日本的谈判,并在谈关税时提到了安全问题,被视为对日本的施压。
对美说“不”,态度因何而变
4月2日,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全球市场陷入对经济衰退的恐慌。作为2019年起美国最大投资国,日本国内更是舆论哗然,石破茂政府感受到巨大压力。石破茂公开表示,此前已与美国进行了多渠道沟通,但美国执意加关税令人“极度失望”“非常遗憾”。7日,他再次表达对关税政策的担忧,形容这对日本来说如同“国难”。
然而,在派经济再生大臣赴美谈判前,石破茂忽然定了一个强硬的调门:“不准备作重大让步”“不急于达成协议”,被外界解读为石破茂对美“最强烈警告”。21日,他又说,“日本并不打算唯命是从地按照美方要求承担更多负担。”
日本首都东京拍摄的一家本田汽车商店。(图源新华社)
石破茂态度的转变,有审时度势的观察,比如洞察到美国关税政策的“回旋镖”反噬其自身;有争取谈判主动权的考量,特朗普上任后频繁“退群”或加税,日本国内舆论认为一味迎合只会助长美国气焰,石破茂此时强调“不急于达成协议”,也是在以“拖”待变,争取主动;此外也有国内政治压力的推动,7月日本将迎来参议院选举,石破茂能否率领自民党赢得选举,将对其执政生涯产生重要影响,强硬表态也是为了安抚国内利益集团,稳固自身政治地位。
在定下“不急”的基调后,石破茂谋求对特朗普提出的三点核心诉求分而解之。为应对特朗普对日本进口美国汽车数量不足的不满,石破茂表示在考虑到两国安全标准和交通状况差异的前提下,“妥善处理相关问题”,这被外界解读为日本会考虑放宽标准。在防卫问题上,他表示日本政府不会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囊括安全问题的讨论。在农产品问题上,石破茂态度坚决,称“不会在食品安全方面妥协”。
与特朗普急切宣称取得重大成果不同,石破茂更为谨慎现实,直言“日本和美国之间存在差距”,未来的谈判“不会轻松”。
(大众新闻国际时事观察员 周艳)
责任编辑:周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