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大作为 潍坊基层法庭巡礼13——寒亭区人民法院朱里法庭搬进综治中心,跑出多元解纷“加速度”
地方法治 | 2025-04-24 16:40:56 原创
陈瑞阳 陈瑞阳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2023年11月,全国法院系统启动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创新,更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潍坊市两级法院聚焦“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生动实践,记录那些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法官身影,讲述那些用法治力量温暖人心的故事,展现新时代人民法庭在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创新探索。筑法治之基,绘和谐之景。让我们共同见证“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每一步足迹,感受法治中国建设的蓬勃脉动。
小法庭大作为潍坊基层法庭巡礼13
——寒亭区人民法院朱里法庭搬进综治中心,跑出多元解纷“加速度”
“赵大哥,你放心吧,调解书都签好了,你就安心养好身子,赔偿的钱都会陆续到账的。”“谢谢,谢谢张法官……”4月17日上午,在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法院朱里法庭调解室内,承办法官张宏立通过电话告知调解进展时,电话那头正在家中休养的当事人赵某声音几度哽咽,连着说了好几声“谢谢”。调解室一侧,赵某委托的代理律师王律师边整理材料边向张宏立竖起大拇指,“我是头一回见到把法庭直接设在综治中心里。多部门现场配合,效率确实高,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调解成功。法院这些做法,真的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
2023年底,赵某在搭乘工友驾驶的车辆前往工地途中意外遭遇交通事故,全身多处骨折。住院治疗期间,王律师负责与法院对接立案。彼时,朱里法庭搬到寒亭区综治中心办公刚1年多,正着力推动与公安、住建局、公证处等各职能部门进一步衔接,打通多元解纷“最后一公里”。
寒亭区综治中心
收到起诉材料后,张宏立首先与双方当事人联系,了解掌握案件基本事实,等待赵某伤情稳定再联系调解。今年4月,赵某司法鉴定结果出来,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张宏立随即启动公证调解多元解纷机制,由设置在综治中心的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张宏立作为指导法官,针对责任划分及赔偿计算提供指导,对案件的调解方向拟写提示单,在赔偿项目计算、垫付金额折抵、鉴定异议等问题上,提示调解员重点关注。最终,这起案件在4月17日上午11:40成功调解,用时仅1个多小时。
“赵大哥家庭条件不太好,自己到处打工,受伤后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在赔偿金额方面一直与对方无法达成一致。”张宏立分析认为,这样的情况在以往办案过程中并不少见,要想更高效调解、达到更好效果,作为法官可以根据类案总结一份书面的经验总结,供调解人员参考。
于是,张宏立与同事将近几年有关机动车交通事故类的责任纠纷逐一梳理,发现这类案件争议焦点多集中在伤残鉴定等级确定、赔偿金额计算、因果关系认定和责任分配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张宏立集中整理制作了一份“调解提示单”,帮助调解员及时确定调解方向以及适合的调解策略,同时给出相应的应对建议,提高调解工作的透明度和双方当事人对调解方案的接受度。
互联网科技法庭
“朱里法庭设在寒亭区综治中心三楼,可以依托综治中心的部门整合优势,助力司法多元解纷。”张宏立向记者介绍,自朱里法庭2022年搬进综治中心以来,不断创新“一站式”多元解纷新机制,设立了2个速裁审判庭和一个互联网科技法庭,建立了“联动调解+司法确认”新机制,依托人民调解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等,凝聚商事调解中心、公证处、工会等8个特邀调解组织合力,实现线上联动及时调解。“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立足法庭职能,依托综治中心,与辖区街道党委及时对接,同时发挥典型案例的宣传作用,为辖区企业、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记者 陈瑞阳)
责任编辑:陈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