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帮办|陷“二选一”风波,京东美团外卖战跑入关键“赛点”

大众新闻 张瑞雪  刘姝彤  王瑛琪   2025-04-23 13:06:01原创

大厂又开战了。

4月21日,京东发表声明称,某竞对平台于近期再玩“二选一”游戏,强制兼职骑手放弃京东秒送订单,如有违反,将遭封杀。声明提及,“虽然有人明说不会做,但是大家都知道他们一定会暗暗做的!”意指竞对平台采用了软性、隐性手段打击京东的运力资源,致使京东部分订单出现配送延迟状况。

当日,美团亦快速反应,再次辟谣并无强制“二选一”行为,称没有任何平台有动力、有能力约束外卖骑手的接单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风波之前,19日,针对网上“二选一”截图,美团已有过辟谣动作。

事实上,自京东于今年2月正式以“挑战者”和“鲶鱼”姿态进入外卖赛道后,短短两月余,京、美两方已有数次“交火”。本次“口水仗”的焦点直指外卖行业的角逐核心——以全职、兼职骑手构成的运力资源。资深业内人士向大众新闻记者感慨,“电商大厂在即时零售领域竞争激烈,现在就是你来打我的正面战场,我就去深入你的腹地。

“二选一”风波背后,骑手的去留大事

平台强制骑手“二选一”在事实层面究竟是否存在?洛阳洛龙区美团全职骑手杜继亮跑单两年有余,自称“老资格”。他介绍,美团骑手分多种模式,如专送、众包、乐跑等,各模式的派单形式、数量与福利待遇存在梯度。他认为,“二选一”争议中,主要焦点在于乐跑、众包等模式中的兼职骑手,他们与平台关系相对松散,无专门站点管理,仅有“骑士长”一类角色兼职管理,洛龙区大约就有15-20组乐跑小队。

“据我了解,因为队员的跑单数据直接关系到骑士长的收入,所以可能有些骑士小队私下会有自己的规定,要求美团、京东只跑一头,但官方层面是不存在‘二选一’的。”杜继亮解释,平台方并无显著“二选一”限制,只是局部地域或部分兼职骑手所在的小型组织可能存在“加码”。

在他看来,“管不过来”可能是美团这类巨头平台基于体量的管理难题,但平台若以“不知情”脱责也难以令公众信服,“总部肯定是管不了,但肯定会知道这个情况。”

上海君悦(合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勇解释,从法律层面看,如果平台对驿站队长有直接控制权,且其行为源于平台的指示,抑或者驿站队长的“二选一”获得平台流量倾斜或经济补贴,则可推定平台与驿站队长共谋。在有意联络、经济利益共享的情况下,平台应承担连带责任,否则仅能认定为个体侵权行为,由驿站队长们个体承担责任。

夏杰自年前注册为达达骑手,主业为通信公司员工,平时下班后兼职接单,订单来自美团、京东秒送、饿了么等多平台。他回忆,成为骑手后未曾被要求“二选一”,只是,对他而言,“有没有二选一都无所谓,只要单量充足,我有单子接就行,骑手左右不了太多。”

据骑手所述,尽管美团、京东两方在官方层面都未强制骑手“二选一”,但实际上,自京东“搅局”外卖赛道后,骑手们的确正在作出选择——两平台间的跳槽、流动正在持续发生。

骑手们的共识是:薪酬待遇仍是主导骑手流向的最关键因素。杜继亮很直接,他表示,“为什么要做骑手?当然是为了挣钱。”许诺社保、配送单价高的京东成为具有吸引力的选项,杜继亮透露,他所在站点约有100名骑手,目前已有二十人左右提交了离职申请,离职后大概率流入京东;有将近三四十人下载了京东配送软件,双平台一块抢单。

杜继亮将骑手们的“出走”归因于美团订单单量下降、单价下调、配送时间缩短、保险费提高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存在已久,在京东日前声明中亦被当作“软肋”细数。“没有什么解决和优化”让杜继亮感到失望,他也开始进入离职倒计时。

但转战京东,是否就是一个与期待相符的理想选项?已跑过一段时间京东订单的骑手反馈存在温差。如有骑手表示,“目前为止,已入驻京东秒送一个多月,收入确实比其他两个平台高了好几倍。”亦有骑手抱怨,目前订单一单七八毛,收入并不高,并且“好单全在全职和小队手里,众包大厅白板一片。全职或者想搞钱不怕风雨的可以跑京东,过渡兼职的还是跑美团吧”。

订单资源向全职骑手倾斜,每单单价也在走低,让尝鲜的京东骑手颇有怨言。但此次风波后,京东舆论战果较显著:4月22日,京东黑板报发文称近日骑手报名太火爆,审核资质需一周左右,“最近越来越多新朋友关注到京东外卖,十分感谢大家的支持!”

竞逐即时零售,双巨头为何“急了眼”

短短两月余,几度交火,每每引热议,热搜榜上“互怼”,京东、美团的外卖战迎来关键“赛点”。

业内分析人士张丘明向大众新闻记者解释,本次交锋,双方已经触及行业核心资源,焦点在于对“人”的抢夺,既是在抢骑手,也是在抢用户。“外卖这个行业是线上线下结合的,骑手将线上订单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才是一个完整的履约链条。”换言之,如果运力资源流失,平台履约能力下降,用户的流失是可以预见的。

张丘明认为,京东入局外卖,并将矛头对准美团,并非没有“前因”。他介绍,近年以来,在电商领域竞争白热化,尤其是抖音电商借力“国民级”应用吃下了不少市场份额。今年2月,字节跳动全员会议上,业务负责人康泽宇曾透露,抖音电商2024年GMV(商品交易总额)已上升至第三,京东面临“老对手”和“新玩家”的双重压力。

与此同时,美团大举进入即时零售领域,号称“30分钟买万物”,以“美团闪购”品牌又打破了京东在即时配送领域的安全感。从数据来看,美团闪购日均单量已达1800万单,并通过与海尔、联想等品牌合作,强化大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的即时配送能力,试图打破京东的3C家电优势。

美团闪购宣传海报

“现在在美团上,药物、小米、华为、无印良品等各种品类都可以买到,这就相当于深入京东过去的腹地了。”张丘明解释,“京东厉害的是自有物流,当初把淘宝商品三天送达的时间压缩到了当日达、次日达,现在美团号称一小时达、30分钟送万物,能够满足用户的及时需求,这会让京东比较被动。”

因此,京东高调进入外卖赛道,亦是在战略层面的反击和寻找生路,外卖成为其布局“即时零售生态圈”的关键落子。

而在另一位电商资深人士赵孟看来,京东更像一条“鲶鱼”。“鲶鱼”进入已经失去生命力的水域,重新激活市场活力,“之前的格局比较固化,如果不是京东这条鲶鱼搅局,美团可能不会很快给骑手缴社保。”

4月15日,京东宣称自家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活跃骑手则超过130万人。赵孟认为,京东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能取得较好战果,是因为“这个行业自身有痛点,京东不过是提供了补足的选项”。

他指出,京东将挑战美团、饿了么过去在外卖领域“独大”局面,并通过全职骑手社保、商家0佣金、品质食堂餐饮等手段提高骑手、消费者、商家多主体的权益,倒逼整体行业环境改善。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胡浩然亦持有相似观点,他认为,短期来看,京东的“鲶鱼效应”是可以成立的。京东提出的“品质餐饮”,可能会带动外卖行业整体高端化、精细化,对外卖链条上各方主体均能带来正向效应。

关键在于破解“平台中心主义” 

尽管京东外卖在本次风波中收获了不少流量与好感,但社交平台亦有吐槽的声音。例如,4月22日中午,京东系统后台暂时故障,用户下单超1小时无人接单,这一窘况很快登上热搜。事后,京东及时道歉并给出赔偿方案。

此外,没有独立App,难找外卖入口;专业客服团队人员不足,处理问题稍显吃力;餐品细节无法在京东后台设置等问题,显现出京东外卖在进入市场初期的控制力、服务力尚有欠缺,较不成熟,但舆论对此表现出较多包容。

京东最新版App已将“点外卖”放进图标

赵孟认为,上述问题将在优化中解决,是阶段性问题,需快速推进改善。胡浩然则有另一重担忧,如今京东各种福利的成本,未来是否会以其他形式转嫁于消费者或骑手?

“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的补贴,未来会不会通过压缩商家利润空间和骑手待遇、抬高商品价格等方式,还是会存在这种可能性,需要继续观察。”他认为,成长为“另一个美团”不应是京东外卖的未来方向。

此外,胡浩然提出,长期来看,当京东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后,三方分据的局面将会削弱规模效应,用户被分流,每家的成本都会抬升。“原本二分天下,未来三分天下,大家各自的规模变小了,那可能不会形成很好的规模效应,成本会偏高。”他进一步解释,在三家新的均衡之下,拉高的成本也有转嫁消费者的风险。

胡浩然认为,应对上述可能性的较好方式是引入政府的调节作用。政府应当鼓励竞争,放低准入门槛,适度介入,以保证外卖市场能够实现持续、动态的优化。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不断引入鲶鱼,保证市场活水”,同时政府应引导企业避免“无效内卷”及市场的大幅波动。

在本次“二选一”风波中,骑手与平台间的意愿、实际执行状况存在较多错位与误读,骑手与平台的对话机制显见失灵,也造成了谣言带来紧张矛盾。对此,胡浩然建议,政府或工会应当发挥引导对话的桥梁作用。

张勇则认为,处理外卖行业中多方利益的纠葛,关键在于破解“平台中心主义”,因此建立多方治理机制显得尤其重要。未来可以通过立法明确类似委员会的地位、成员类别、运营机制等,完善配套制度,实现有效平衡平台效益、骑手利益及社会责任的目的。

(应受访要求,文中夏杰、张丘明、赵孟为化名;文中图片均源自网络)

(大众新闻记者 张瑞雪 刘姝彤 王瑛琪 刘祯周 统筹 王红军)

责任编辑:韩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