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积极探索 “新时代六尺巷”式基层治理新格局

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2025-04-21 18:29:12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平安基石,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推出“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基层治理方法,推动民生诉求量下降48%,有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统筹推进,打造基层治理主阵地

聚焦重点书记领办,抓基层打基础、抓治理优服务、抓机制增活力。

突出阵地建设。对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功能室一应俱全,细化流程,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打造成回应诉求、化解矛盾的“调处终点站”。突出群众力量。壮大调解队伍,律师、民警、网格员担当“调解员”,发挥社区“两委”、支部书记、楼组长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突出共享共治。警格+网格,纵向成立“两代表一委员”、法律明白人等“群众说事会”,汇聚民意。横向建立“社区-网格-楼栋-单元”体系,公安、城管、环保等纳入“大联勤”,智慧赋能。

源头治理,探索“网格+调解”机制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上下贯通、内外协同,建强“动力主轴”。

深化“三基”工程。“逢二聚格”,线上数据多跑腿,线下练就服务“铁脚板”,组建集便民服务、居民议事、纠纷调解等于一体,城管、电力、邮政等“多报到”、社会组织等参与“驻网服务队”。健全“四心”体系。“用心”响应诉求、“真心”化解矛盾、“贴心”为民服务、“忠心”尽职尽责。常在楼院走、遇人聊聊天、遇事登个门,将群众中间小纠葛、小积怨等隐患排查化解,消除“空白点”。深抓“三治”融合。群众积极参与,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自治”力量化解矛盾。树文明新风,身边事带身边人,以“德治”力量维护群众权益。建设法律援助等阵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把脉问诊”,提供“法治”保障。今年,共调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36件,成功率90%。

关口前移,筑牢矛盾纠纷化解“挡风墙”

优化服务找对“门路”。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首问负责,凡是进门必有接待、凡是咨询必有回答、凡是问事必能找到答案,破解群众诉求多部门反映难题。调处、交办限期办结,线上线下同步受理,真正让群众进了“这扇门”,就能“办成事”。排忧解难理顺“心路”。融合民警、司法、信访、律师等,常驻、轮驻、随驻,部门联动、信息共享,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结合,对积怨较深的重点案件跟踪回访,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解决群众“烦心事”。权益保护精准“出路”。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织密“神经末梢”,避免矛盾扩散蔓延。诉源治理,讲明“公理”、讲清“法理”、讲透“道理”,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化解重难点矛盾纠纷案件6批10人次。

下一步,江苏路街道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综治中心,贴近百姓需求,构建“最多跑一地,服务零距离”多元化解体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通讯员 孙开刚)

责任编辑:王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