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家校社智慧,共筑科学教育新生态,青岛香港路小学成功承办市级奇点论坛

大众·半岛新闻    2025-04-18 16:11:4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由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中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主办,青岛香港路小学承办的2025年奇点论坛第一期(总第三十八期)于2025年4月18日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家校社协同 助力科学教育纵深发展”为主题,汇聚教育部门领导、高校专家、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学生代表及家长等10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级干部戚杰选校长,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坤凌,青岛市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科技处副主任张文进,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学传播处处长杨绪彤,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助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廷婷,青岛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助理、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焦鲁,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室副主任刘琨,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 薛静,市南区少年宫科技部主任田海滨,青岛香港路小学校长毛小园。此活动通过成果展示、高峰对话、沉浸式体验三大模块,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为全市科学教育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顺利开幕,锚定科学教育战略方向

论坛在青岛香港路小学学生的科学教育活动视频《奇妙的科学探索》中拉开帷幕。视频生动展示了学校科学教育的七大特色板块:风之探秘、热气球飞天之旅、科技节创新盛宴、家庭种植绿色实践、神奇的叶子微观探索、科学实验真理求真、科学幻想画未来蓝图,充分体现了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的丰硕成果。

青岛香港路小学校长毛小园在致辞中强调:“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核心。唯有打破学校围墙,整合家校社资源,才能为孩子们插上科学的翅膀,让他们的梦想照进现实。本次论坛是全市首次以‘家校社协同’为主题的科学教育实践研讨会,旨在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科学教育向纵深发展。”

学生为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转变

论坛特设学生科学成果发布环节,展现了青岛香港路小学在“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

《发电的研究》,4名学生通过对比风力、手摇、果蔬及太阳能发电实验,提出未来能源发展方向,展现了小学生对清洁能源的前瞻性思考。

“空气炮”流体力学实验,6人团队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视频展示制作过程,现场演示成果,诠释了工程思维在科学实践中的应用。

神奇的液体实验,学生现场演示实验过程,解释现象和原理。通过生动实验培养科学思维,让抽象化学知识“看得见”。

“掌中火”安全化学演示,通过学生演示和现场嘉宾互动。揭秘燃烧原理,传递“危险实验规范化”理念。

这些成果充分彰显了学生从“做题家”向“探索者”的蜕变,展现了科学教育的育人价值。

高峰对话,破解协同育人“最后一公里”

在“科学教育共同体”圆桌论坛中,各方代表围绕家校社协同育人展开深度对话。高校代表刘春廷教授提出,高校应成为产学研教融合的“高效转化器”、科学教育资源的“持续造血站”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前沿试验田”。学校干部分享了青岛香港路小学构建的“三维三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学校作为“体系化构建者”“实践孵化平台”和“资源整合枢纽”的核心作用。家长代表表示,家庭是科学教育的启蒙阵地,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支持者与实践桥梁。大学生代表希望自己像灯塔那样,用海洋知识照亮孩子们的科学梦想,也希望成为连接高校资源与基础教育之间的一座桥梁。小学生代表也分享在科学教育中的收获和感想。集团校代表介绍了青岛新昌路小学构建的“一基二融多元”三级科学课程体系,青岛镇江路小学代表强调了科学教师要做学生科学探究的引路人。

专家热议,共筑科学教育新生态

两位专家围绕“家校社协同 助力科学教育纵深发展”主题展开深度点评,为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见解。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学传播处处长杨绪彤,以科技工作者、青岛香港路小学小学科学副校长及该校家长的三重身份分享心得。从科学实践的角度,高度肯定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她表示:“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正从传统科普向科学教育转变,特别强调科技与教育需双向奔赴。科研机构应进一步开放实验室资源,与学校共建‘科学教育生态圈’,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戚杰选校长指出:本次活动生动诠释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充分展现了学校教育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成果。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描述,香港路小学的三维三制课程体系恰似那股“活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兼顾普适性与拓展性;教师智慧课堂、家庭益智课堂、专家智创课堂相辅相成,真正达成了“教学做合一”。“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中各方资源融合尽显集体智慧。科学评价环节则体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活动突破纸笔测试的局限,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重视实验操作、创新能力与科学精神。同学们进行的空气炮实验便是生动例证,从最初的失败到逐步改进直至成功,这一过程让同学们收获成长的快乐,成为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

两位专家的点评既有实践深度,又有政策高度,为家校社协同推进科学教育提供了清晰的方向,赢得了现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广泛共鸣。

沉浸式体验,让科学“看得见、摸得着”

论坛外场设置了十大互动展区,通过“大国重器”“黑科技”“生活科学”等主题,让与会者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新能源电动汽车承重挑战、模拟航天火箭发射、机器狗舞蹈秀、AI人工智能编程、无人机等体验项目,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实践操作,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赞誉。一位家长感叹:“这样的体验比课本更生动,真正让孩子们爱上了科学!”

本次论坛不仅为全市科学教育改革按下了“加速键”,更凝聚了家校社三方智慧,为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青岛香港路小学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深化科学教育实践,助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为科学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刘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