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1号2-1”交付运营!青岛国信集团将打造“三船联动”格局,年产高品质鱼类1万吨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薄克国 2025-04-18 07:04:23原创
4月17日,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交付运营,被正式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7”。“国信1号2-1”成功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工船产业迈入标准化复制新阶段。
“国信1号2-1”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全船投资6.1亿元,船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该工船设置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22个养殖试验池,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600吨,将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
青岛国信集团副总经理董韶光介绍,“国信1号2-1”以“适渔性”为核心设计原则,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信息一体化等领域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其中,数智化应用赋能精准度提升实现重大突破,实现鱼苗入舱、成鱼起捕、投饲及加工等核心生产环节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全船整体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升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人力成本降低20%。
今年85岁的“大黄鱼之父”刘家富接受采访时认为,以“国信1号”养殖工船为代表的深远海智慧渔业装备开创了“船载舱养+游弋养殖”的我国海水鱼养殖新模式,首次实现了集“种苗上船、全程养殖、品质调控、疾病防控、起捕加工”于一体的全周期产业化流程,真正实现了向海洋要食物。他说:“今天,15万吨级新一代‘渔业养殖航母’——‘国信1号2-1’亮相。未来,将以更加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节能化、经济化的经营模式,助力深远海养殖规模效应和产业效能双提升,持续释放蓝色引擎强劲动能。”
青岛国信集团董事长刘鲁强介绍,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开创了“船载舱养+游弋养殖”的深远海养殖新模式,被誉为“移动的海洋牧场”。三年来,“国信1号”累计航程1.7万余海里,1100余万尾鱼苗成功入舱养殖。作为深远海养殖新质生产力的标杆项目,“国信1号2-1”新一代养殖工船刷新了全球大型养殖工船多项纪录。
刘鲁强透露,根据建设进度,“国信1号2-2”预计于2025年10月加入运营序列。届时,青岛国信养殖工船产业将形成“三船联动”格局,年产高品质鱼类1万吨,全面推动饲料加工、冷链物流、水产精深加工等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
“‘国信1号’大型养殖工船从1.0版本到2.0版本的跨越式发展,将对今后我们国家深远海养殖特别是像养殖工船现代化养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会长张显良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海藻、对虾到贝类、鱼类、海参,青岛先后五次引领中国海水养殖浪潮。“专家们普遍认为,养殖工船是我们国家海水养殖业的第六次浪潮,‘国信1号’以及‘国信1号2-1’养殖工船的投入使用,必将能够引领世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这也有助于树立中国渔业大国的良好形象。”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陈晓莉)
责任编辑:薄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