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千千万,为何独爱邹城孟府这两棵?
点睛·16市 | 2025-04-15 19:41:55 原创
吕光社来源:大众新闻
人间最美四月天,邹城孟府的两棵流苏树又开花了,空中俯瞰,如云似雪,簇成一团,恰似硕大的“花球”;近看,树枝随风摇曳,花瓣洁白如丝,与赐书楼的青砖黛瓦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古色古香的中国画;驻足树下,清香怡人,树大如盖,古老的庭院充满了诗情画意。
孟府流苏每年花开之际,都会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不辞辛劳,驱车几十里,甚至不远千里奔赴而来,只为一睹孟府流苏的绰约风姿。
因其芳华,当下流苏已被世人广为种植,有的地方甚至有了流苏大道。流苏千千万,世人为何独爱邹城孟府这两棵?孟府流苏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除了其本身出众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这么几个原因。
其一,流苏所在地孟府。众所周知,孟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不仅对儒家学说进行了传承与发展,他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执政者。孟府是孟子后裔居住生活的宅第,始建年代不祥,但据史料记载,北宋景祐年间就进行了修建,现存孟府至今已近900年历史,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布局。孟府近900余年的历史沉淀了无数的故事,这两棵流苏便是这段悠久历史的无声见证者。
其二,流苏珍稀三百年。 孟府里的两棵流苏树,一雌一雄,植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他们历经风雨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一直陪伴着孟子后裔。流苏本身就是珍稀的树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再加上三百多年的历史,孟府流苏更为弥足珍贵。
其三,流苏的文化底蕴。孟府流苏位于赐书楼前,而赐书楼是孟府内极为重要的建筑,主要用于存放皇帝钦赐的墨宝、圣旨、诰封、古籍文献以及家族档案等物品。这座建筑不仅是孟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孟府流苏见证了孟府的兴衰变迁、见证了孟子后裔的生活点滴,不知有多少孟子后裔曾在树下追逐嬉戏。而对于文人雅士来说,这两棵流苏象征着儒雅之气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今,游客在欣赏流苏花的同时,也能沉浸式体验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邹城市的文人雅士每年都会相约赐书楼,在流苏树下举办读书、抚琴等充满文化韵味的活动。
其四,流苏独特的花语。流苏花开一片雪白,叶为绿色,绿色为青,谐音为清,寓意清清白白,引发出“清白做人、清正廉洁”的精神内涵,与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高度契合。
其五,流苏浓浓的乡愁。清末时期,孟子后裔孟繁骥居住在孟府,彼时他常于树下赏花,吟诗作赋,惬意悠然。后来,孟繁骥一家迁至南京,随后又远渡重洋,迁至台湾,从此远离故土,思乡之情自然难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邹城市的文化代表携孟府摄影集赴台,专程拜访了孟繁骥先生,孟繁骥看到摄影集上的流苏时,激动得潸然泪下,急切地问家乡人:故居流苏尚能开花否?不知何时能赏花故乡?此刻,对于孟繁骥来说,乡愁就是赐书楼前的流苏花。其后,孟繁骥终老台湾,未能再踏上故乡土地观赏流苏花,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一树流苏花如雪,十里飘香醉清风。”孟府流苏扎根于孟府悠久的历史土壤,依托孟子文化的深厚底蕴,凭借自身珍稀古老的特质、独特的花语内涵,以及寄托着游子乡愁的情感纽带,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孟府流苏不仅是一道视觉上的绝美风景,更是一处承载文化记忆、传递精神力量的心灵栖息地,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繁花与古建间,品味历史、感悟人生,也让这一抹如雪的繁花盛景,在岁月长河中持续闪耀着迷人光彩。
(大众新闻记者 吕光社 报道)
责任编辑:霍丽娜